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守护粒粒稻种

2025-07-15 09:2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连片的稻田生机盎然,数架无人机来回穿梭喷洒农药。

  “购置农机的补助已经到账了,有了补贴我们更敢放开手脚大胆干。”面对来访的建宁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溪口镇枫元村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勤建望着绿浪翻滚的秧苗笑着说。

  武夷山脉中段的革命老区建宁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的10%以上。去年,建宁县生产了3560万公斤杂交水稻种子,可满足全国超3500万亩农田需求。

  “杂交水稻制种是建宁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涉及项目多、资金多,仅2024年各级补助资金就超2亿元。”建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护航种业健康发展,该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室组地”联动机制,聚焦政策落地、资金拨付、干部作风等方面排查出12个风险点,靶向开展监督,精准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中梗阻”,为种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去年申请的烘干机补助,拖了好久才到账”“对政策不理解,文件看不懂,错过申报时间”“按照补贴标准,我家领到的补助好像少了”……该县纪委监委在深入制种企业、农村开展走访时,部分企业、群众向工作人员反映。

  针对种子精选机补助漏发问题,建宁县纪委监委运用“室组+职能部门”协同机制,推动农业农村、财政等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保障企业、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并跟进监督各类补助资金发放情况,确保精准到企到户。同时,引导企业、群众扫码进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了解相关部门发布的补助条件、材料清单、到账进度,反映相关问题线索。

  “我们将持续强化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监督,推动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制种农户们的饭碗端得更稳。”建宁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通讯员 沈昌培 黄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