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诗说廉语 | 不负羔羊与素丝

2025-07-14 10:28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西周初期的诸侯国中,有个召南国,是周成王的叔叔召公的封国。朱熹《五经集注》认为,这个邦国能够始终遵从周文王的遗训,国君在位都节俭、正直,有羔羊一样的美德,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诗经》中有《召南》诗14篇,都是反映这个国家行政治理和风土人情的,还为后世贡献了两个赞美官员勤政廉洁、正直节俭的成语——甘棠遗爱和羔羊素丝。今天我们说的便是羔羊素丝。

  这个成语是对《召南•羔羊》诗意的浓缩,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诗的大意:

  羔裘一件色洁白,丝线缝成五扣排。大吏公余来用膳,从容安泰亦悠哉。

  身穿一件羔皮袄,丝线洁白做工巧。步履安然风度美,退朝用膳心情好。

  一件羔裘身上披,白袍白线美丰仪。心平气顺从容去,安享公餐暂偃息。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官员处理完公事退朝回家吃饭的情景。诗分三章,诗意重复,反复咏叹。在写法上用的是白描,平铺直叙,不发议论。在修辞上用的是象征,羊裘是白色的羔羊皮,素丝是白色的丝线,用白色象征人的品质纯洁和德行高尚,进一步引申为从政廉洁。羔羊皮裘尽管也是官员的官服,但并不名贵,俗话说得好,“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狐裘、貂裘才是贵盛的体现。所以这里的羔羊之皮,也有俭朴的隐喻。此外,羊在古代是公正执法的图腾,是正直勇猛的化身。传说中的瑞兽獬豸(xiè zhì),是一只角的羊,能分辨正邪,遇到奸邪之徒,就会用角顶撞。所以,《羔羊》诗中赞美的这位大臣就兼具廉洁、俭朴和正直的品质,从此也就有了羔羊素丝这个成语。

  后世诗人在称赞官员廉洁正直时,经常会用到这个典故。如北宋史学家刘攽写给秘书少监晁美叔的诗中,称赞其“文昌近极官清贵,不负羔羊及素丝”;北宋吕南公的诗中有“早岁懿文如鸑鷟(yuè zhuó),一生纯德似羔羊”;南宋真德秀赠属下县令的诗中告诫他们“要如羔羊直,委蛇自无愧”。

  自古以来,公职人员的廉洁、俭朴与正直,都是人们称扬的正能量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当前,反腐倡廉和勤政亲民已是时代洪流,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把清正廉洁作为应有的道德操守、必备的政治品格,不断扫除作风积弊、焕发实干精神、彰显为民情怀。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以羔羊素丝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诗以赞之:

三章咏叹寓真知,纯粹洁白赞素丝。

莫把羔羊等闲看,先民早已颂刚直。

  (廖海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