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听内视 | 自认为“完人”的人,都是自欺欺人

【说古道今】
商鞅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对他有怨言。有一天,一个叫赵良的人,通过别人引荐,去拜见商鞅,《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了两人会面时的精彩对话,其中有这样的一问一答:“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翻译过来就是,商鞅问:“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才叫聪明,能够自我省察才叫明智,能够自我克制才叫强大。虞舜曾说过:‘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就行了,没有必要来问我了。”
听起来什么都没有说,实际上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商鞅之所以不受很多人待见,是因为他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也不能始终保持自我克制。总之是,商鞅“有些飘了”。随着对话的进一步深入,商鞅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可能只是当面客气客气,就说了一句“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但当赵良引经据典发表了一番有意劝他“收手”的长篇大论之后,他却一言未发,司马迁只得以“商君弗从”四个字结束了这次对话。
后人将“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缩减为“反听内视”四个字,并以此为典提醒人们,对外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对内要及时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矜能,则义士厉节。”
一般地,我们把别人的意见叫做批评,把自己的反省叫做自我批评。接受批评和开展自我批评合起来,就是“反听内视”。没有一个人能聪明到不犯错误,有了错误能不能自己意识到、感觉到,能不能容得了别人的议论、别人的批评,决定了一个人的格调和格局。凡是自认为“完人”的人,都是自欺欺人:自以为“完人”的人,往往都会表现为“狂人”;世上哪个“狂人”,能够一路狂下去,一路狂到头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酢(cù)浆草
分布:兰州、陇南、天水、甘南、定西、庆阳、武威、张掖
简介:酢浆草,多年生草本。花果期2-9月。低矮,整齐,花多叶繁,花色艳,覆盖地面迅速,省工省水,是园林中广泛种植的地被植物。全草药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效。嫩茎叶可凉拌或做汤,酸味醇厚、爽口开胃。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 2025-04-28见异思迁 | 业有千种,术有专攻
- 2025-04-27讳疾忌医 | 过而能改,善莫大矣
- 2025-04-25老马识途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2025-04-25《河山正气:中国治水代表人物廉洁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