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邯郸学步| 模仿不能只图“好看”,借鉴不能只求“相像”

2025-04-03 10:12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说古道今】

  《庄子·秋水》载,自以为善辩的公孙龙问魏牟,说他听了庄子的言论后感到茫然不解,无言以对,不知是什么原因。魏牟先讲了一个“坎井之蛙”的故事,喻其见识狭小;然后又讲了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谓其学识浅薄:“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燕国地名。邯郸,赵国都邑。余子,少年。这段话是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走路的故事吗?他不但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绝技,而且又忘记了他原来走路的方法,结果只好爬着回来了。然后劝告公孙龙:“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如果你还不离开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公孙龙听后,张口结舌,悄悄地溜走了。

  都说邯郸人走路好看,但怎么个好看法,好像没有确切的说法。可以确定的是,走得好看,其实不仅仅是步法问题。比如T型台上的模特,你只看到人家走得好看,其实还有很多附加因素,比如人家长得也好看、体形也好看、表情也好看,比如人家的神态也好看、服装也好看,等等。光学人家走路,可能只是学其皮毛;即使学会了,到大庭广众之下招摇而过,也可能让人目不忍视。后人即以“邯郸学步”为典,比喻一味模仿别人,却在无意中失去了自我。姜夔诗《送项平甫倅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模仿是一种借鉴,但最终目的是充实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如果把自己“忘了”,甚至把自己“丢了”,模仿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走路不好看确实是个问题,但总比爬行好吧;走路再好看也得走自己的路吧,否则走下去会走到哪里呢?写文章不只是词藻问题,搞艺术不只是技巧问题,做任何事情都不只是形式问题。模仿不能只图“好看”,借鉴不能只求“相像”。正如古人所言:“为文必师古,使人读之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成就自己,才是模仿和借鉴的最高境界。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二色棘豆

  分布:兰州、天水、甘南、临夏、定西、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陇东

  简介:二色棘豆,多年生草本。花期4-7月,果期7-9月。为良等牧草,青、干时绵羊、山羊喜食,马、牛也可食用。具有一定耐旱性,可作为干草原地带或森林草原地带天然草地的补播草种,对于增加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有积极作用。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