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最好的劝农是不耽误农时、不干扰农活

2024-02-26 08:51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箴历日历2-26.png

  【每日箴言】

  农之勤惰,一岁之苦乐系焉,其所当为,有不待劝焉者。时因行治,视其辍工废业者切责之,远近闻之,必知自励也。常见世之劝农者,先期以告,鸠酒食,候郊原,将迎奔走,络绎无宁,盖数日骚然也。至则胥吏、童卒杂然而生威,赂遗征取,下及鸡豚。名为劝之,其实扰之;名为优之,其实劳之。嗟夫!劝农之道无他也,勿夺其时而已矣。繁文末节,当为略之。

  ——元•张养浩撰 《三事忠告》四卷

  【深意浅说】

  我们从古代的历史记载、文学作品中,知道地方官员往往要在农忙时节去农村劝农。无论历史还是文学,一般总是把劝农说得高尚动人,充满乡村生活的浪漫想象和父母官的爱民情怀。但是,上面这则《官箴》却让我们看到劝农的另一面,揭示了古代劝农的形式主义底色和父爱主义幌子下扰农害农的本质。

  古代官员为什么要劝农?大概是出于父爱主义的想象。他们认为农民永远是长不大、不懂事的孩子,或者天性懒惰散漫,如果没有父母官反复监督催促,他们就不知道按照时令季节努力耕耘,就要耽误农时。所以,为民父母的地方官员就要对他们进行保育、抚养、教诲、栽培,时刻跟在后面提醒督促才行。

  这种假设当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正如张养浩所说,不误农时,抢耕抢种,关系一年的苦乐,老百姓比官员更加操心这些事情。除了极个别的懒汉,大多数农民是不待官员催促过问,不待官员来劝,在农时需要的时候,会非常自觉地该播种播种,该锄禾锄禾,该插秧插秧。

  声势壮大风风火火的劝农行为,不但对于农民是不必要的,而且劝农行动最终被利益扭曲,变形走样,成为官员胥吏谋取名利的遮羞布,徒然增加农民负担。甚至有些不良官吏借着劝农的由头,做些吃拿卡要的勾当。最终劝农成为扰农、误农、坑农、害农,走上劝农初衷的反面。你看看他们如何劝农,在劝农中发生些什么故事:

  “常见世之劝农者,先期以告,鸠酒食,候郊原,将迎奔走,络绎无宁,盖数日骚然也。至则胥吏、童卒杂然而生威,赂遗征取,下及鸡豚。”就是说,首先,劝农会提前通知乡里。官员来时,队伍浩浩荡荡,农民们大老远赶来迎接,就要放下手中的农活,耽误几天的活计。其次,农民还要备上酒肉,热情款待这些前来劝农的官员吏卒。再次,那些跟着官老爷下乡的胥吏、童卒,狐假虎威,作威作福,乘机吃拿卡要,敲诈勒索,农民的鸡鸭猪羊免不了被他们掳掠勒索而去。第四,张养浩没有指出,但我们完全能够想象,有些五谷不分的官员很可能还要对农业生产作出许多“指示”和“指导”,干涉干扰农民生产的自主选择和安排。

  如果真正是为农民好,那么,就应该尊重农民,承认农民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农业是一种季节性极强的工作,耽误一时就会影响一年。因此,最好的劝农就是不耽误农时,不干扰农活。

  (梁发芾)

  【人间草木】

26-2.jpg

  名称:尖叶栎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

  分布:陇南

  简介:尖叶栎,常绿乔木,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和观赏植物。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四季常青,树种高大,树干通直,被广泛栽培。木质紧实、坚硬,是著名的用材树种。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