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杜衍:善于断案 公正无私

23-10-07 08:56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编辑:高正武

廉历10-7.jpg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历任扬州观察推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平遥知县,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枢密使等职。

  杜衍的家庭原来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他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出现变故,年少的杜衍尝尽人间凄苦,也倍感人世间的冷暖凄寒,替人抄抄写写糊口为生。

  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杜衍流浪至济阳,遇到了当地富豪相里氏。相里氏见杜衍仪表不凡,认定他必是一位奇伟之士,未来定然不凡,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资助他读书求学。杜衍束发苦志厉操,尤其酷爱读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30岁的杜衍金榜题名,中进士甲科第四名,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八月,范仲淹提出了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十项改革纲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宋仁宗降诏擢升杜衍为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就宰相位。庆历新政改革纲领的核心是改革吏治,而改革吏治的重中之重是抑制“侥幸”。所谓侥幸,即皇帝的“恩降”——对官吏的任命、升迁,绕过正常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诏,交由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奉旨落实。宋仁宗一方面堂而皇之地下诏要“明黜陟,抑侥幸”,一方面又抹不开情面,接受私人请托,不断地写条子,批发乌纱。可是杜衍也不含糊,多次驳回皇帝的批条。有一次,谏官欧阳修入朝进对,宋仁宗对他说:“外人都知道杜衍退还降恩诏旨的事情,可是他们不知道,面对前来求恩降的人,朕每每都推说杜衍不同意而终止的,比杜衍所封还的还要多得多呢。”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即告失败,革新派范仲淹、富弼等被贬出京师。因为替革新派说好话,庆历五年正月,杜衍也被罢相,以尚书左丞出知兖州。杜衍居宰相之位仅120天,史称“百日宰相”。

  杜衍曾巡视潞州。当时知州高继升得罪了地方豪绅,被控告私下勾结少数民族图谋作乱,下了大狱。杜衍发现案情有疑,经过认真调查,辨明是一起冤案,遂将诬告者治罪。

  有一次,宁化军有人犯法,守将想要定其死罪,杜衍反复核实,发现案情不实,要求守将改正。但守将很不服气,上奏朝廷。皇帝诏令刑狱进行复审,果然,“犯人”罪不当死。

  宋仁宗庆历七年,69岁的杜衍上疏朝廷,请求退休,从此闲居当时的应天府(今商丘)。退休后的杜衍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盖房子买地置办家产,而是一家人借了简陋的驿站居住,生活十分清苦。晚年的杜衍为人低调,从不奔走于权势之门,偶尔也只是参加老朋友的聚会,自写的名片,只题“前乡贡进士”为衔。

  公元1057年,杜衍因病去世,享年80岁,朝廷赠他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临终时,他告诫子孙竭忠尽孝,让家人用一枕一席薄葬自己。他还写下遗疏,提醒皇帝不能因为长久安定而忽略边防,不能因为富足而奢靡享乐。全疏之中,没有一句提及私事。

  杜衍治政期间,力革弊端,善决大事,好荐贤士,为官一任,振兴一方,政声满天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