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党建引领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武威中院民事速裁团队书写司法为民生动答卷

2025-11-13 17:10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党建引领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武威中院民事速裁团队书写司法为民生动答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2024年11月至2025年11月,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速裁审判团队迎来成立一周年。这支以党建为“定盘星”的司法队伍,深度融合政治建设与审判业务,通过机制创新破壁垒、科技赋能提效能、严实作风强根基,构建起“快而不乱、公而有温度”的速裁工作体系,用一件件高效办结的民生案件,让公平正义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更快抵达,书写了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生动答卷。

  党徽闪耀 筑牢办案“红色引擎”

  速裁团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守“党建促审判”理念,构建“党组领学+支部研学+全员普学”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会前学政治、会中议业务、会后悟实效”的闭环模式,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精准办案的思路举措,不断强化干警政治自觉与使命担当。

  在某建设工程劳务合同纠纷中,12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近40万元,党员法官主动认领该案,带领团队3天内完成证据梳理,7天组织线上调解,最终促成施工企业一次性支付全部欠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理念。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精品党课宣讲……速裁团队以多样化活动淬炼党性,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标准贯穿案件筛选、审理、调解全流程,推动党员干警成为速裁攻坚的“主力军”。

  民之所向 架起服务“连心桥梁”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构建“诉讼程序+标的+案由”三维筛选快审规则,从立案端口精准分流案件,搭建起“简案快审、类案同判”的高效“速裁流水线”。依托数字法院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推行“云庭审”“线上调解”模式,实现外地当事人维权、跨区域纠纷等案件“隔空审理、云端解纷”。

  市民王女士与远在新疆务工的前夫因抚养费支付产生纠纷,党员法官通过“云法庭”小程序搭建调解平台,让双方足不出户完成证据交换、意见陈述,仅用1小时就达成调解协议,王女士动情地说:“不用跑远路、不用耽误工作,法官隔着屏幕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团队针对老年群体、行动不便者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立案、现场答疑等便民服务,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82岁的张大爷因子女赡养问题求助法院,因腿脚不便无法到院办理手续,速裁团队的两名党员干警主动上门,现场指导填写诉状、收集证据,回程后仅5个工作日就组织调解,促成子女达成赡养协议,定期支付赡养费并轮流照料老人起居。通过“案例研讨+技能练兵+传帮带”机制提升团队专业素养,轮流解读司法解释、复盘典型案例,用精湛业务能力回应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言:“‘速裁’得快,是为了让群众‘等得起’;‘速裁’得核,是为了让群众‘信得过’。”

  严字当头 锻造为民“先锋队伍”

  速裁团队将作风建设融入审判全流程,筑牢司法公正“防火墙”。庭审前实行“初筛+复核”双重审核机制,精准界定速裁案件范围,杜绝“不当速裁”,确保程序合规;审理中推行“清单式”办案模式,直击争议焦点,强化“全流程调解”力度,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审理周期。

  某建材经销商与装修公司的5起买卖合同纠纷,涉及欠款总额6万余元,双方因付款期限争执不下,承办法官采用“合并审理+背对背调解”方式,一方面释明民法典相关规定,一方面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促成装修公司承诺分期还款,既保障了经销商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留出了周转空间,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速裁团队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结合法院系统违纪案例“以案促改”,坚持严字当头,每周排查审理流程中的廉政风险点,为司法权装上“安全阀”,打造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速裁“先锋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