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资讯动态

【e法耀陇原】让法治成为市域治理的鲜明底色

2025-08-23 22:24 来源: 《酒泉日报》

  近年来,酒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八五”普法为抓手,立足地域特色,创新法治实践,构建起“全域覆盖、精准滴灌、共治共享”的法治建设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酒泉市始终将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全民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以“共性+个性”清单明确80个行业领域普法责任,引入履职评议团机制,对54个市级部门开展普法成效评议,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地见效。

  酒泉市依托网格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4个,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17个,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体平台全覆盖。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省级101个、市级277个,培养“法律明白人”4531名,实现每村(社区)至少有8名“法律明白人”,法治根基持续夯实。

  立足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特点,酒泉市探索出一批特色普法品牌,瓜州县打造“一广场一馆一廊一亭”红色法治矩阵,阿克塞县组建“冬不拉普法小分队”,肃北县打造“法治乌兰牧骑”,肃州区创新“小板凳议事会”,普法工作融入城乡基层、贴近群众。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市建成“两馆一场”等法治文化阵地450余个,“法治直播间”“以案释法”案例库等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普法课堂”。

  金塔县“网小帮”网络志愿服务站聚焦老年人等群体使用的网络需求,提供基础网络服务、智能技术教学和网络安全宣传等服务。这种“以老帮老、以新带老”的模式,让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学到了实用法律知识。此外,全市持续开展“农村冬季集中教育”活动,组织讲师团、法律顾问深入乡镇,开展普法1800余场次。近3年来,全市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万余件,受援1.2万余人次,法律援助惠及群众的制度优势显著提升。

  在基层治理中,酒泉市不断推动“三治融合”落地生根。金塔县金塔镇上杰村推行“村事民议”模式,通过“六步工作法”协商解决产业发展、民生实事;敦煌市以“民情恳谈会”为纽带,破解农房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难题,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营商环境方面,酒泉市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企业办事时间缩短50%以上;开展“法治体检”184次,为457家企业排查风险,所有事项平均所需办事材料从4.26件减少至2.79件。

  在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的数字安全科普素养基地,参观者可以参加“恶意手机充电站”互动项目,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网络安全知识变得可触可感。不只在高校,目前,全市207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7个,13.2万名学生参与“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

  从社区网格到网络直播,从线下体验到载体创新,酒泉网络普法打破了时空界限。在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方面,酒泉市委网信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组织新媒体平台高频率、多形式推送法律法规知识和普法案例,高质量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积极打造“一网情深 法治先行”网络普法宣传品牌,联合社会力量共宣共治,将网络安全融入日常,多措并举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清朗网络空间。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校园,从线下到线上,法治精神已融入酒泉发展血脉。下一步,酒泉市将持续深化“法治+”融合模式,让法治成为市域治理的鲜明底色,为中国式现代化酒泉实践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酒泉融媒记者:杨淇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