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法耀陇原|甘肃庆阳:红色沃土上的普法新篇
中国青年网庆阳8月21日电(记者 张玘云)“金豆豆,银豆豆,粒粒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赵静,站在“投豆选举”的复原场景前,生动地向来访者讲述着当年陕甘边区的故事。

南梁革命纪念馆一角。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摄
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于甘肃省庆阳市,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沃土,在普法宣传的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到“巧儿说法”的创新,从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到“云端”之上的普法直播,这片红色热土正书写着新时代普法为民的精彩篇章。
红色法治基因滋养新时代普法实践
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法治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南梁不仅孕育了南梁精神,也是红色法治文化发源地之一。”南梁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科科长古月介绍,纪念馆通过丰富的陈列展览和主题教育活动,系统展示了边区在司法领域的开创性实践,像“投豆选举”“马锡五审判方式”以及灵活务实的土地政策等,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呈现。
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南梁革命纪念馆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特色方案,尤其为青少年开发了红色法治研学课程,年均接待研学青少年1万余人次。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马锡五及陕甘宁边区一大批司法干部,结合陕甘宁边区实际,把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

南梁革命纪念馆《马锡五审判方式》木刻版画。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摄
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审判和调查结合、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鲜明特点。作为其诞生地和发源地,庆阳两级法院同步设立了9个“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
工作室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在线上,庆阳法院网专门设立了“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网页留言服务窗口,及时倾听群众心声,精准回应司法需求;在线下,工作室指导庆阳人民法庭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调解案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马锡五审判方式。
此外,甘肃庆阳法院积极实践探索,形成了人民法庭“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工作法,将人民法庭打造成“能调、可立、快审、速执、化访”的全能型审判执行阵地。
庆阳法院还在乡镇设立了28个巡回审判点,把案件审理与方便群众紧密结合,形成“五就地”办案模式——就地审理、就地开庭、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真正将法庭搬到了群众家门口,让许多纠纷在源头就得到了妥善化解。
巧儿说法品牌展开数字化普法新篇
源于“刘巧儿抗婚案”的普法品牌“巧儿说法”,已成为庆阳普法的一张名片。
庆阳市以“巧儿说法”品牌为核心,从2014年开辟微信普法平台起步,到2018年成功注册国家商标,再到构建起“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的立体化普法体系,11年间累计推送案例超2800期。
“广场舞扰民能否依法索赔?”“在村民微信群里辱骂他人违法吗?”“在快递自提点丢了快递算谁的?”……“巧儿说法”在新媒体平台开设“每日一案”“红色法治故事汇”等栏目,以动画短片、方言解说等形式还原“刘巧儿抗婚案”“马锡五巡回审判”等经典案例,同时增设“网络法治小课堂”,围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通过情景短剧解析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常见问题。每月固定开展“巧儿说法”直播,邀请专业人士就高频问题在线答疑。80多年前的“巧儿”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巧儿说法智慧云”小程序
此外,庆阳市在社区、乡村投放“智慧法务·无人律所”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文书生成等服务,特别设置“网络纠纷调解”入口,协助群众处理网络消费投诉、个人信息侵权等问题,2024年累计解决群众法律问题1.2万件(其中网络类问题3200件),满意度达98%。2024年开发上线“巧儿说法智慧云”小程序,整合9大类法律服务资源,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
借助VR、AI、大数据等技术,庆阳市既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传统普法精准推送,又聚焦网络空间特点,创新“网络法”普及方式,构建起“用网络普法”与“普好网络法”的闭环,也为破解普法“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支撑。从纸质读本到“智慧云”小程序,从固定宣讲到分众化传播,普法模式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质变。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红色法治基因,正在庆阳这片土地上开出新时代的花。
- 2025-08-21e法耀陇原|走“新”更走心 红色法治教育这样“圈粉”
- 2025-08-21【e法耀陇原】“科技赋能+精准打击” 兰州市西固区网安宣传有妙招
- 2025-08-21e法耀陇原 | 从“宣传栏”到“生活圈”看兰州的普法创新之路
- 2025-08-21e法耀陇原|丝路法治绽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