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案件速递

解去心头结——甘谷法院六峰法庭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小记

2025-07-11 15:00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解去心头结——甘谷法院六峰法庭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小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齐洪德

  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百姓心结。近日,在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的调解室里,连续三天调解化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

  女方父母拍着桌子怒吼:“彩礼一分不能退,我女儿跟了他三年,青春怎么算?”

  男方亲属举着转账记录针锋相对:“转账记录全在这儿,法院判多少我们认,但必须退。”

  据了解,男方和女方结婚三年后分手,男方要求全部返还彩礼及“三金”,女方则主张部分款项已用于共同生活支出,且自己付出青春情感,拒绝全额退还。

  调解刚开始十分钟,双方就因一句“骗婚”的指责险些爆发肢体冲突,法警不得不进场维持秩序。面对情绪失控的当事人,法官果断采取“背对背”的调解策略。

  法官把双方安排在不同调解室,带着书记员像陀螺般在两间屋子轮转,倾听双方诉求,将双方争议的焦点引导到对婚约财产的法律认定上来。

  “这笔520元备注‘生日礼物’,法律上属于赠与;但这笔金额明确写‘彩礼’,就得按婚约财产处理。”法官用投影仪向男方逐笔分析了28笔转账记录。

  “原来不是所有钱都能要回来。”男方听完嘀咕。

  第二天,调解进入白热化阶段。女方咬定只退一半,男方坚持全额退还。

  法官整理出《彩礼及共同支出明细表》,将彩礼拆解为“可退彩礼”“共同消费”“情感补偿”三部分。

  第三天,法官播放了一起类似案件的庭审录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依法解决问题。

  “咱们庄稼人结亲讲究‘三媒六证’,退亲也得‘好聚好散’是不是?”法官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当“和事佬”,进一步沟通协调。最终,经过6轮次的协商,法官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既解开了“心结”又解开了“法结”,实现案结事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