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筑牢“反诈墙”守护“钱袋子”——宁县公安城关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五进”活动

2025-07-11 14:44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筑牢“反诈墙”守护“钱袋子”

  ——宁县公安城关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五进”活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马志国

  自“陇风·反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以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庄、进家庭”活动为抓手,“组合拳”,筑牢全民“反诈墙”,守护群众“钱袋子”。

  精准滴灌守护毕业季

  倾心护航毕业季,城关派出所民警利用学生、家长集中的机会,深入校园周边开展反诈宣传。

  在宁县二中考点外,民警小吴刚讲解完“培训收费诈骗”的套路,家长王女士就赶忙说,她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儿收到一条短信,称其之前报名的某知名网课机构倒闭,需点击链接申请退费,并需先缴纳500元手续费。女儿信以为真,正准备操作时被王女士发现制止。

  民警小张立刻用这个真实案例,向周围家长剖析了此类诈骗的常用话术和后续陷阱,并展示了近期接报的类似案件截图。

  宣传中,民警反复叮嘱现场的家长,孩子毕业放假在家,一定要经常监督过问孩子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及时提醒孩子警惕游戏充值诈骗、兼职刷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培训收费诈骗等,要做到不点陌生链接,不加陌生人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远离不良信息和不良人员。

  温情守护捂紧养老钱

  “养老项目投资、公检法电话办案、保健品治百病等骗局,涉及转账、扫码付款等钱财问题,一定要多问问子女、多问问社区、多问问银行、多问问民警,接到涉诈电话先挂掉,再拨打110咨询。”近期,针对老年群体,城关派出所民警通过拉家常、讲身边案例的形式向老年人开展反诈知识宣传。

  在马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民警小巩讲述了一个令人警醒的真实案例:社区里的赵大爷,前几天接到一个自称上海某知名医院专家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病史,声称其常吃的某保健品被检测出致癌物,可以申请高额赔偿,但需要先支付8000元公证费到指定账户。赵大爷被专业话术和高额赔偿迷惑,瞒着家人到银行准备转账。幸好小巩走访时察觉异常,经过耐心劝说和案例剖析,才让赵大爷恍然大悟,保住了养老钱。

  线上织网延伸新触角

  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积极加入小区业主群、村组信息群、企事业单位工作群及学校家长交流群,联合老师、业委会及志愿者积极转发反诈防骗常识、视频案例和日常安全提醒,最大限度提高群众覆盖面和知晓率。

  城关社区志愿者刘大姐不仅每天在居民群里转发派出所的“反诈日报”和警示视频,还特别留意群里的异常信息。近日,她在某小区业主群里发现有人发布“内部渠道,快速办理高额信用卡”的信息,并诱导私下加好友。刘大姐立即将信息截图发给社区民警。经民警核实确认是诈骗信息后,刘大姐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出警示,并转发了民警提供的正规办卡渠道和防骗提示,成功阻止了可能发生的损失。

  城关派出所不断延伸反诈宣传新触角,线上转发反诈防骗信息840余条,覆盖210个微信群1.2万余人,线下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预警劝阻3人,止付涉诈资金4.2万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