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甘南深入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路径

2024-04-11 16:34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甘南深入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路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特约记者李宏林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发展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多民族团结发展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集中发力,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村级网格管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甘南州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治理,不断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方式,做到乡村治理广动员、全覆盖。

  ——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构建“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十户联防”的“8+”治理工作机制,汇集了多方治理力量,建立起了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甘南州“联人、联事、联心”的桥梁纽带,有力推动和谐甘南、平安甘南建设。

  ——做实网格化管理。按照“以人为本、就近方便、界定清晰、易于管理”的原则,甘南州划定网格3063个,将人、事、地、物、情等要素全部纳入相应网格化单元,网格长由现有党政干部兼任。网格中每20户左右设置联户长,由具有一定威望和处理公共事务能力的村民担任。

  ——推动治理力量下沉。甘南州近7万名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基干民兵、网格长、联户长,对694个行政村(社区)实现联系全覆盖。

  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推进民族团结发展

  甘南州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州将民族工作理论知识纳入党员和国民教育体系,深化拓展“为中华树魂、为民族立根、为生民立命、为梦想扬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建成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教育实践馆,这是甘肃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馆。向全域党政干部和各族群众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题材的短信息56万余条,积极引导全域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州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所辖8县(市)均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甘南州围绕“三个(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的目标,培育社会文明新风,不断激发乡村社会的动力活力。甘南州已建成全国文明乡(镇)1个、文明村庄5个,省级文明乡(镇)17个、文明村庄19个、文明社区6个,州级文明乡(镇)51个、文明村庄119个、文明社区14个。662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1248支志愿服务队,4.1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开展农牧民群众教育。甘南州各行政村(社区)创新开设“积分超市”“积分银行”等,广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文明道德理念,引导教育群众从庸懒散、等靠要落后思想观念向真善美转变。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体系

  甘南州立足农牧业人口占比高、生态区位重要的州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上,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民服务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着眼补齐路房、水电、桥涵等重点基础设施短板,着力保障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2015年以来,累计建成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特色产业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等各种类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121个,覆盖全域73%的自然村。其中,合作市卡加曼乡博拉村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辐射带动2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的380户1925人,年创造经济价值700多万元。

  ——强化基层便民服务。有效发挥州、县、乡、村各级部门联动、党政干部推动作用,采取“综治中心+”模式,按照“一所场地、一套人马、一块牌子、一套服务设施、一个网络系统、一套管理制度、一张事项清单、一种服务模式”的“八个一”建设标准,整合同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妇女儿童维权中心、群众信访接待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合署办公,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运行、一揽子解决”,累计受理各类事项17036件,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达100%。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