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资讯动态

崇信:驻村帮扶民警的平安情结

23-10-17 15:16 来源:崇信县公安局 编辑:刘姗

  原标题:崇信:驻村帮扶民警的平安情结

  平安,是公安民辅警永远不忘的情结,不管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总是心心念念,并为之不懈努力。

  近年来,崇信县公安局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好服务“三农”工作的要求,积极选派公安民警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为乡村建设和平安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帮扶村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

  朱灵举同志帮扶的杨安村位于新窑镇偏远山区,他在哪里已经工作一年零十个月时间了,村子里的群众都和他很熟,把他当成本村人一样对待。当然,他也把村庄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几口人,都在干什么,种了几亩地,养了几头牛,他总是屈指数来。在做好驻村干部日常工作的同时,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守护村庄的平安。

  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子里转上一圈,看群众都在干什么,有没有安全隐患,确定一切正常他才能放心。晚上也一样,他总要到村子里转上一圈,谁家今天有人外出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谁家今天有红白喜事,村子里来了何人,是否饮酒后离开,他都要掌握清楚,问个明白,处置到位。

  他充分发挥驻村帮扶民警“说得上话、管得住事”的公信力作用,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梳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综合运用教育、疏导、调解、协商等方式方法,切实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他利用普法宣传员的身份,每天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资料和法律知识送进寻常百姓家,送到田间地头,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真正做到了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努力营造祥和安宁的发展环境,他所在的村庄连续2年未发生各类案件。

  闫宏斌同志帮扶的马新庄村位于柏树镇,他到哪里也有6个月时间了,由于他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三农”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加之他勤奋、踏实、敬业、亲民的作风,很快就和村子里的群众建立了友好关系。

  “全村有4社267户,耕地面积2726亩,人均3.1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以及劳务输转……”说起村子里的情况,闫宏斌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他充分发挥驻村帮扶民警常驻特点,通过实地走访、交心沟通,全面开展人口登记、房屋清理、信息采集、公共安全隐患摸排、不稳定因素及时搜集、普法宣传教育等工作,充分了解本村邻里矛盾与潜在风险,做到矛盾心中有数、风险预警及时,做到“发现的早、预警在先、处置的好”,真正以“小平安”积累“大稳定”。

  他利用日常工作之余,深入辖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中来。他紧密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风险见底”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隐患信息采集登记并上报辖区派出所,全面构建基层警网“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确保辖区安全隐患“动态清零”。

  驻村帮扶任重道远,平安建设未来可期。在一批又一批崇信公安人的不懈努力下,美丽乡村一定会在平安的大道上奔向振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