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弘道——徐兆寿书写作品展”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幕

9月24日,“以书弘道——徐兆寿书写作品展”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中外写作中心、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克恭,甘肃农业大学原副书记胡云安,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利邦,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彭金山、姜宗强,兰州大学教授程金城、陈新民,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马刚,《工人日报》驻甘记者站站长康劲,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化馆研究馆员任继军,省书协副主席、武威市书协主席翟相永,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导演秦川等嘉宾及书法界、美术界、社会各界人士,西北师大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开幕式。

徐兆寿书写作品展开幕式

作品展局部
本次展览以“书写经典,传承文脉”为主题,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作家、学者徐兆寿发起,并联合楼宇烈、莫言、贾平凹、连辑、李敬泽、刘醒龙、欧阳江河、刘亮程、陈福民、谢有顺、王登渤、王正茂、马步升、叶舟、杨光祖、严文科等众多文化名家,共同呼吁大学生抄写经典,传承中华文脉。多位文化大家为展览题字、寄语,表达了对经典书写与文化根脉延续的深切关怀与共同责任感。


开幕式上,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逵夫在致辞中说:“我们一直有抄写经典的传统,研究文学一定要读古代经典。书法应该走正道,要以楷书、行书为主,要让人看得清楚。举办这样一个书展,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对书法的正确理解,引导大家在书法上真正地体现出汉字的规范和汉字之美。”

赵逵夫致辞
甘肃省人大原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克恭指出,以书弘道实际上是道气合一。在书写的过程中,字的方圆、笔画的横竖、墨色的浓淡、章法的疏密无不彰显着一阴一阳之谓道。

陈克恭致辞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利邦在致辞中指出,徐兆寿将学者的治学追求、作家的文化责任与教育者的使命感融为一体,引导青年学子在抄写经典中理解文化、在笔墨磨砺中体悟精神。既承续了中国古代“六艺”的传统内核,又契合当代教育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可谓是一种跨越古今、兼顾文道的教育探索。

马利邦致辞
兰州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程金城在致辞中表示,用书法书写古代圣贤们的经典作品并且展出,以此作为悟道和传道的一种方式。既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美的弘扬,也是中国文化原点精神在当代的活态传承,能使我们感受笔墨间的宁静和力量,在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陶冶的同时,也能感受文人的精神世界,理解经典的内涵。

程金城致辞

徐兆寿致辞
开幕式最后,徐兆寿致答谢词。他说,做这次展览的初衷,是因为在这个数字、AI和音视频的传播时代,书写可以体悟中国文化的心法。他自三十六岁起开始与孔子、老子、鸠摩罗什等圣贤结缘,五十岁以后又遇见了伏羲、大禹,正是如此多的先贤让他有了弘道的愿望。同时特别感谢楼宇烈、莫言、贾平凹、连辑、李敬泽等众多文化名家的支持,共同呼吁大学生抄写经典,传承中华文脉。最后,他呼吁更多的人拿起毛笔或钢笔,重新书写,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开幕式合影留念
当日11时,“以书弘道”学术座谈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副主任杨天豪主持,胡云安、彭金山、姜宗强、翟相永、马刚、秦川等众多学者及西北师大师生齐聚一堂,围绕“经典的当代价值”“书写的文化意义”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学者嘉宾专题研讨会合影
“以书弘道——徐兆寿书写作品展”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种文化行动。它通过名家与学子的共同参与,让书写经典在当下焕发新的光彩。正如多位嘉宾所言,经典不应仅仅是阅读对象,更应成为可以书写、可以体验的精神养分。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中,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必将得以延续与升华。(张谦 陈锦荣/文 白天明 李树林/图)
- 2025-09-24兰州市文联举办“礼赞新时代·百联颂兰州” ——“强国复兴有我”楹联书法摄影展
- 2025-09-222025相约敦煌|从“护宝”到“传扬”: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赋能敦煌文化出圈
- 2025-09-22风起黄河|黄河为脉 文化为魂——兰州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
- 2025-09-22【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哈达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红色精神的传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