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相约敦煌|悬泉置 人类敦煌给世界的又一文化瑰宝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任磊 黄宛悠 郑芸芸
9月20日,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开幕前夕,世行贷款甘肃文化传承创新项目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正式揭牌。作为建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上的展示中心,从2000多年前的驼铃声声,到今朝的车水马龙,中国邮驿文化代表悬泉置延续了历史荣光,必将在保护传承中走向新的辉煌。
而作为汉简出土最多的地方,悬泉置遗址本身就是甘肃一个响亮的文化符号,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是博大精深敦煌文化的组成部分,与莫高窟一道成为“人类敦煌,心向往之”的宝藏之地。第八届敦煌文博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

岁月洗礼 文字有声
公园前61年(汉宣帝元康五年),悬泉置接待了一个由384人组成的出使西域使团,这次出使或于汉朝公主和亲有关。经历2000多年岁月洗礼,这段曾经的历史早已被大漠的风沙淹没,但因为悬泉置简牍出土,《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记录了这段历史。
《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是使团经过驿置记录的详细账目。在历史上,常惠是随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又自己带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汉朝人物。简牍中的长罗侯就是常惠,根据当时多个历史事件推定,常惠率领384人使团出使乌孙于公主和亲有关,但是由于当时出现重大变故,汉家公主并未远嫁乌孙,但是简牍的文字却让这段尘封的历史更加丰满。
悬泉置汉简还记载了龟兹王和夫人途经敦煌悬泉置时住宿情况,显示龟兹王和夫人所居的堂屋在堂上放置有一八尺卧床,床上有青黑色帷。细细品味,枯燥的人物设定瞬间生动,帷帐轻飘间,隐约可见龟兹王和夫人在悬泉置惬意享受的身影。

事实上,汉简的内容不光是达官贵人,更有平民百姓,边塞驻军,法律文书等多个方面的人和事,而且事情有大有小,甚至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琐事小事也被记录其中,让一度消失殆尽的小人物又丰满鲜活起来,读简之间仿佛就在你面前。
比如,《元致子方书》是一封出土于悬泉置遗址的书信,内容是一名叫“元”的下级军吏写给他的朋友“子方”的一封信。信中说,由于自己将要去敦煌屯戍,没有合适的鞋子,所以请子方代买一双鞋,大小是一尺二寸,鞋里得是绢帛,鞋面得是牛皮,这样既舒适又结实,能经得起长途跋涉,买好后赶快让同事捎回来等等,简直是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却更有普通百姓的烟火气息。

泉眼叮咚 简牍传世
出土汉简的悬泉置位于的敦煌市与瓜州县交界处的三危山北麓。悬泉置遗址自1990年发掘至1992年结束,共出土文物7万余件,除了简牍,还有丝织品、农作物,家畜骨骼等,完整还原了汉朝驿置。
由于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重大,1991年,悬泉置遗址就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悬泉置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遗址,被正式宣布列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邮驿有亭,邮,置,置是比较大的官驿,悬泉置之所以以悬泉命名,是因为三危山峡谷中有四眼悬泉。
顺着悬泉置遗址向峡谷前行,小路的尽头有一片绿洲,芦苇丛生,郁郁葱葱,在芦苇于巨石之间山泉流淌源源不断,由于山泉水从不是从地下渗出,而是从悬空流出,所有才有悬泉之名。也正是悬泉滋养,为四周处于戈壁之中的悬泉置提供了稳定水源,让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置。
如今,悬泉置遗址文物管理站依然坐落在戈壁之中,为了寻找水源,工作人员也试着在戈壁滩上打机井,但是所出水源都因含碱量过高而无法饮用,只能去峡谷取悬泉水,让这眼泉跨越2000多年,依然滋养着一方人。

也有人问悬泉置为何不设置到离悬泉较近的峡谷,那里水草丰美,不荒凉,但是通过对悬泉置遗址的发掘就能发现,古人是综合考虑防洪,防风等因素选址。如果选在峡谷则建在了排洪道上,虽然环境好,但是不安全。而从目前的考古来看,悬泉置遗址所在位置一角有被洪水冲刷的痕迹,其他都没有遭遇洪水侵袭,这也为完好保存简牍提供了条件。
统计显示,悬泉置出土简牍3.5万枚,其中有文字者2.3万枚、有年号者1900枚,生动记录了丝绸之路上那些家国往事和文明互鉴,成为当代人解码丝绸之路的一扇窗口。

千年文脉 焕新启程
2000多年的故事早已淹没在历史沙尘之中,唯有简牍默默讲述那段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往事。全面发掘完成的悬泉置遗址轮廓清晰,在戈壁滩上得到了严格保护,为往来的游客了解简牍、探秘悬泉置打开一扇窗口。人们靠着想象,总能回到2000的多年前的某一天,在悬泉置看到车水马龙,看到人来人往,走过历史的漫漫黄沙。
只是这个故事已启新程,为了更好保护展示世界文化遗产,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特地为悬泉置开了口子,在这里建设文旅融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复原了悬泉置遗址建筑,让被风沙淹没的古驿重现,成为人们走进悬泉置,了解历史文化的新载体。
而世行贷款甘肃文化传承创新项目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更是服务区点睛之笔。这里以博物馆的形式系统展示了悬泉置遗址的前世今生,更结合声、光、电的应用,以沉浸式体验带游客穿越时光隧道,探秘悬泉置文化内核,为悬泉置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构建坚实平台。

沿着悬泉置驿站走过的地方,如今,柳敦铁路、G3011公路从这里经过,站在悬泉置遗址眺望,远处的铁路、公路构建起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延续着新的历史荣光。而悬泉置也成为和高速公路结合最紧密的世界文化遗产,走向保护、展示的快车道。

- 2025-09-21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隆重开幕
- 2025-09-19全球最大敦煌学资源库无门槛开放 孤本秘藏数字化共享
- 2025-09-06丝路重镇,山河形胜 和《非遗里的中国》一起走进甘肃!
- 2025-09-02以凉州文化赋能文旅融合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