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竹枝词辑注》:甘肃历史文化变迁的“田野缩影”
宋岩
2025年5月21日,在由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甘肃网联合主办的玉文化与华夏文明高端论坛系列活动(11)“《禹王书》:从田野到文本”中,除了特邀嘉宾郎树德、彭兆荣、程金城、张存学、张进、叶淑媛、刘君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生滨、冉耀斌两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及民间玉文化研究者颜东晨、刘显翼等也与会交流。其中,冉耀斌教授提交了有关他与张兵教授合著《甘肃竹枝词辑注》的发言稿。

竹枝词,古称“竹枝”“竹枝曲”“竹枝歌”等,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唐顾况《竹枝》诗序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任半塘先生曾说:“南迄僮俍,北届蒙古,均有竹枝词。”可见竹枝词流传之广。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也是中国地形颇为复杂,生态较为多样的一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民风民俗丰富多彩。自宋代以来,仕宦、从军、出使、漫游、流放甘肃或途经甘肃的文士相对较多,创作的甘肃竹枝词数量极为可观。著名的有宋李复《竹枝歌》10首、明赵用光《兰州谣》4首、清祁韵士《陇右竹枝词》5首、《河西竹枝词》6首、叶澧《甘肃竹枝词》100首等。历代西行诗人创作的甘肃竹枝词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自明代以来,甘肃本土诗人歌咏家乡的竹枝词也不断涌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郝璧《皋兰竹枝词》30首、张澍《槖驼曲》15首、《闲居杂咏》12首、牛树梅《正月思乡竹枝词》9首、马世焘《兰州竹枝词》10首等。这些竹枝词歌咏甘肃风物,吟唱丝路风情,成为中华竹枝词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竹枝词辑注》通过阅读大量甘肃本土诗人和西行诗人的别集,还有各种总集和地方志,收集了宋代以来140位作家的1967首陇右竹枝词。这些竹枝词都是诗人在甘肃所作或者与甘肃的历史文化有关,形式多为七言四句的竹枝词正体,也有个别五言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了宋代以来甘肃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气候、物产、民族、宗教和风俗民情,对于我们了解甘肃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但对作家生平经历和竹枝词的创作时间进行了细致考辨,而且对有关甘肃的历史文化、山川地理、气候物产、民情风俗、方言土语等进行了详细注释,反映了甘肃竹枝词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说《禹王书》通过神话重述来反映史前文化,那么,《甘肃竹枝词辑注》就是通过诗歌艺术折射甘肃历史文化变迁的“田野缩影”。
张兵,甘肃会宁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章太炎传》《顾炎武诗选》《李梦阳诗选》《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等学术著作7部,主编《中国西行文献丛书》《陇右稿钞本文献丛书》《中国西部民俗文献丛书》等,参撰学术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10项。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和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奖项6项。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领军人才。
冉耀斌,甘肃宕昌人。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明清文学批评、秦陇文学与地域文化、中华竹枝词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研究》《吴镇集汇校集评》等专著6部,参撰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等各类项目8项。获得甘肃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3年)二等奖等各类奖项5项。
本文作者宋岩系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玉文化》(2025春季班)学生。
- 2025-03-19林红卫《半城月光半城河》新书分享会圆满举办
- 2025-01-02【重推】敦煌写本及相关学说叙谈
- 2024-12-20【书评】全面呈现敦煌石窟研究脉络
- 2024-12-11《如意甘肃·甘肃省情研究》书评|李兴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