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史博览

静宁方言的文化特质

2024-02-26 15:47 来源:平凉日报

  黄忠龙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贮着这个地域文明的出现、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信息。静宁方言是生活在陇中大地的人们使用共同语的变体,反映了静宁文化的个性色彩和人文特质。

  清代《静宁州志·琐谈》记载:“吴曦镇守蜀,久蓄异志。一夕,从月中照见其影,乃帝王服。自是逆谋益决。吴曦大逆,涪、信二王家声斩焉坠地,州人至今詈人不道犹曰‘吴曦’,虽陇上邻邑亦为此语。”这是静宁方言称不肖子孙为“吴义贼”的出处,吴义贼实际上是“吴曦贼”的讹传。吴曦是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信王吴璘之孙,定江军节度使吴挺之子。开禧二年(1206年),吴曦叛宋降金。吴曦贼由此而来,这个方言词汇反映出静宁人对叛逆子弟的不齿与愤慨。

  静宁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丘陵坡地和梁峁高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因而,静宁方言的形成,其意蕴的构成在一定方面与区域地貌及环境相关。

  坪、塬,屲顶、咀头、窎岔、峡口、硷滩、窟圈、梁帽上、沟底里,堡子湾、驼背梁、沙帽顶、蚰蜒路、乏驴坡、蛟龙掌、四棱子咀,踅沟顺涧、端奓立陡、高山陡屲、深坑老窖、山大沟深,这些词语集中反映了静宁沟壑梁峁众多的山形地貌。

  旋风、西北风、戗脸风、搭背风、老牛风、黄风土雾,屠日头、大白雨、关门雨、地釉子、雪疹子、冷子蛋,黑霜、倒春寒,这些形象生动的方言词汇体现出静宁气候状况。

  “山大沟深,住的阴背冷神。”这个谚语说出了环境与信息的关系。阴背(信息闭塞)、冷山(做事勇猛)、排山(赌气出门)、彻秋风(形容停留时间短)、撇失屲(远窎的地方)、慢上坡、平闪闪、光秃秃、山棱暴翘(不规则)、隔山叫羊(通过第三方传递信息)、热头冒花子(早晨七八点钟),这些由气候环境而衍生的方言词语充分体现了方言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物产的生长状况、物候活动的习性以及野生动物的分布不同,因此,同一事象方言的不同表示方式,体现了事物的差异,蕴藏了地域认知文化的内涵。

  “给你点颜色,你还想开个染房。”这是一句对得寸进尺者的劝告语。静宁大地物产丰美,鲜花遍地,给生存在这儿的人们绚丽出一个五光十色、色彩缤纷的世界。于是,桃红、枣红、玫红、铁锈红、荞秆色、狗肉色,米黄、柳黄、杏黄、土黄、麦子色,天蓝、瓦蓝、鹁鸽色,豆绿、草绿,苜蓿花儿色、蒜皮色,雪白、月白、垢圿色,墨黑、乌青,银灰色、铁青……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无不上打上当地自然物产肤色的印迹。

  在静宁有一些是以动物名合成的词语,像老虎屲、花豹湾、野狐岔、长虫沟、鸦儿壑岘,狗头蜂、驴奶头(猕猴梨)、狗曲子花(狼毒花)、壑岘里装狼(装模作样)等,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道出与人为邻的生物圈。

  静宁人在购物交易上,受儒家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避“买”不谈,以其他词代替。买布说成扯布,买纸说成揭纸,买肉说成割肉,买豆腐说成打豆腐,买醋说成倒醋,买调和说成秤调和,买猪娃说成拉猪娃,买牛说成看牛,买粮食说成量粮食(卖粮食说成粜粮食),买煤油说成灌煤油,买药说成抓药或取药。这种方言特有的文化现象,体现了方言用语的多姿多彩性。

  在传统文化死者为大的礼制下,为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讨一个口彩,对于死静宁有多种说法:殁了、下场了、过去了、过世了、走了、老百年了、咽气了、到那边了。此外,与死者相关的一律要换一种说法,亡人、老衣、寿材、白事、纸火、孝衫、孝子盆(烧纸盆)、准备后事等这些词汇与短语也就应运而生,在民间广为传播。

  避讳是中国传统礼教中揭示道德或审美原因的一种常见的文化元素,静宁方言对此也做出了自觉的表达与呈现。对一些当地人羞于启齿之事,或说出、听到会引起人们不愉快的字眼,要进行避讳。如:同房(夫妻行房事)、圆房(夫妻同宿)、不欠活(生病)、凉了(感冒)、拉肚子(腹泻)、水火不到(大小便不能自理)、缼了(瘦了)、走个后头(上厕所)。

  把耕地劳作的牛、驴、马、骡称作牲口而不习惯叫牲畜,主要是出于一种情感因素。静宁通常称人为口,如,那口子、拖家带口,牲畜与人一起劳作,也就把它们视为家里的一员。无论普通的牛驴还是被称作大牲口的骡马,它们一旦进了谁家的门就成为谁家的“人”,于是这些特殊的人口,它们长期和主人一道日初而作、日落而息,寒来暑往、岁岁年年,友善相处,共同走过乡村的风雨岁月。

  与此相关,鸡公、鸡婆、猪婆、儿马、儿骡子的称呼出现,以及对其崽子一律加“娃”字相称,如,鸡娃、猪娃、狗娃、羊娃、牛娃、驴娃,是静宁对家畜家禽人性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也透着一份亲昵与喜爱之情。

  在静宁方言中,有专门针对小孩子的一套“童话”。这类方言大都是两个字组成的一个重叠词,音律和谐,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爱意绵绵。譬如,称呼小孩为蛮蛮、蛋蛋、宝宝、狗狗、丑丑;称呼小孩的物品,如:洋洋(衣服)、饭饭、碗碗、糖糖;对小孩的一些行为说成抱抱、觉觉、浪浪(户外活动)、捠捠(亲一下)、能能(学站)尿尿、??;对小孩称呼常见动物,皆以其呼唤声替代其名,喌喌(鸡)、哰哰(猪)、蛮蛮(羊)、嘟嘟(驴)、嘪嘪(牛)。但哑哑、聋聋、结结、豁豁、跛跛、癴癴(瘫痪)这些重叠词例外,这是当地对有缺陷者的一种特有的昵称,不过对于盲人,静宁方言不叫瞎瞎,是因为他们早已把这一称谓给了田间的鼢鼠。

  大家都听说过湖南江永有一种女性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叫女书,可是在静宁也有一种女性之间交流的专用方言叫“女语”。例如,她们称自己的男人为头前人、掌柜的、孩子他爸、窝一口子、涅;说自己的月经来了叫不合适了、身子不净、那个来了、肚子痛了、衣服脏了,还有腰干了是指月经停了,几时洗下的是问月经几时来的;对于怀孕了,就说成有了、身子不空、身子不闲、双身子,害口(妊娠反应),怀孕五个月就叫出怀了,流产就是小月,生孩子就是养娃娃,孩子生下了就说成蹴下了。

  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就不断提高,原先那些打着“洋”字旗号的词语,像洋火、洋糖、白洋布、洋线或洋丝(铁丝)、洋瓷脸盆、洋碱(肥皂)、洋胰子(香皂)、洋灰(水泥)、洋蜡、洋戏匣子(广播)等渐渐地从人们的口头生活中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反映时代特征和人们富庶生活的新词语的陆续出现,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方言记录与保留着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历程。如:分头(一种发型)、将军肚(啤酒肚),黄胶鞋(仿军鞋)、墩子鞋(高底运动鞋)、一脚蹬(休闲款皮鞋),电棒(日光灯)、电泡儿(灯泡),四轮(四轮拖拉机)、电奔子(摩托车)、蹦蹦车或三马子(三轮车),抢盘(炒菜)、荤素搭配,扎檐上房、一砖到顶、雨篷、暖廊等这些静宁新方言,无不让我们从中抚摸到改革开放的脉搏和政策归心的民康物阜气息。

  最后,我想用静宁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做结尾:相传古时有一大富汉名叫王世万,他家不但拥有万贯家产,而且吃水都不用去挑。他把后山根里的水引到他家的锅后面,用时就拔开塞子,水就自动流进锅里。王世万的故事是昔日静宁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静宁土法上马自来水工程的最早记载,更是静宁人对日常生活一种辩证的理性思考:王世万家不担水,家里也就不置备水担。于是“王世万还差一个担水担”经典俗语,就是一个诚实的提醒和善意的劝告:这世界物无全尽,人无十美。方言也就承担着一种民间教化的义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