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历史珍闻

皇室公子战乱中沦为流民 在武威却度过安心读书的时光

2023-11-14 16:34 来源:凉州文化研究官方公众号

  他家住彭城,却在六岁的时候千里迢迢,远赴长安;他原本希望在长安享受皇亲的富贵生活,却不得不颠沛流离,一路西行,流落武威;他虽然年少,却在武威立志读书八年,和武威有了一段不解之缘。

  他,就是刘般。

  

  那么,刘般是何许人也?

  刘般字伯兴,是汉宣帝的玄孙,算来也属于皇亲国戚。当初,刘般的父亲刘纡承袭爵位被封为楚王,全家过着优厚的生活。不料遇上王莽篡位,刘姓皇室成员大都被废,刘纡也未能幸免,被废为普通百姓,随后全家就定居在彭城。

  刘般生于公元19年,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与母亲住在一起,生活十分清苦。

  公元23年,正值王莽末年,刘玄在绿林军的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第二年(公元24年)二月,刘玄自洛阳向西进发,迁都长安。

  远在彭城的刘般一家得知刘玄进入长安的消息之后,喜出望外,感到生活有了盼头。于是,刘般母亲带着刘般及亲属收拾行装,晓行夜宿,一路向长安而来。

  可是在长安还没站稳脚跟,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元25年,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土崩瓦解。兵荒马乱之中,刘般母亲迫不得已,又带着刘般随着逃难的百姓,辗转西行,受尽乱世疾苦,一直到了河西,最后流落到了武威。

  那一年,刘般只有7岁。

  

  当时武威郡在内的河西各地由大将军窦融管理。

  窦融(公元前16-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人。公元23年,40岁的窦融投降刘玄的起义军,在大司马赵萌部下任校尉,后被推荐出任巨鹿太守。窦融的高祖父曾为张掖太守,从祖父曾为获羌校尉,从弟为武威太守,几代都在河西镇守,有一定的政治基础。于是,窦融辞去巨鹿太守,来到了河西,执掌张掖属国都尉一职。公元25年更始帝失败后,天下大乱,窦融由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统领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保境安民。

  窦融在河西采取了比较宽和的政策,“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使河西一带成为一个比较富庶与安宁的地区,特别是姑臧(武威)更为富饶。《后汉书》说:“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虽然缺乏史料记载,但可以想象得出,刘般一家显然受到了窦融的收留和安置,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

  

  那时候的刘般虽然年少,可是志向远大,他整日诵读学习诗书,注意修养品行,丝毫不敢懈怠。他的母亲和几个舅父见状,都认为暂时寄身在武威这个边远苦寒之地,生死尚难预料,能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不错了,不应像这样苦读学习。他们几次劝说刘般放下书本,但刘般意志坚定,仍然不放弃学业。

  刘般在东汉初年的武威“讲诵不怠”,也从侧面说明当时武威一地的儒学教育非常发达。自汉武帝在武威乃至河西设郡置县以来,通过移民实边等一系列措施,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及儒家思想文化逐步传入武威。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日忌杂简中有“河平□年四月四日,诸文学弟子出谷五千余斛”的记载。河平是西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公元前28-25年),推测墓主人可能是西汉晚期的经师或者武威郡的文学官,也就是“诸文学弟子”的老师。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也是武威地区保存和发展中原儒家礼仪文化的重要实证。

皇室公子战乱中沦为流民 在武威却度过安心读书的时光

  另外,东汉初期的建武四年(公元28年),任延担任武威郡太守,他“造立校官,自掾史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大意是任延在武威郡兴办学校,设立学官,让掾史子孙都到学校去接受教育,使得郡中有了儒雅之人。

  而就在任延在武威兴办学校的同一时期,刘般恰好在武威读书,他由此成为武威儒学教育的受惠者之一,亲身见证了武威儒学教育的发达。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般在武威认真读书,度过了八年时光。伴随着琅琅书声,他也成长为一位十四岁的翩翩少年了。

  八年时间,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刘秀早在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王朝。建武八年,也即公元32年,刘秀联合窦融平定陇西地方势力隗嚣之后,河西与内地的通道重新开通。刘般一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生活了八年的武威,前往洛阳。

  刘般的这段经历,被完整地记载到《后汉书》之中,摘录如下: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

  

  无论身在何方,武威的寄居和求学经历,为刘般日后为官处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洛阳妥善安置后,刘般继续投靠在经学老师门下学习。第二年,光武帝闻其贤名,下诏书封刘般为菑丘侯,后改封为杼秋侯、居巢侯。汉明帝欣赏其品行,先后封赐其执金吾、朝侯,兼任屯骑校尉。汉章帝时,又任命刘般为长乐少府、宗正。刘般为官期间,“竭忠尽节,勤身爱国,夙夜不怠”,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如反对置常平仓、主张允许百姓多种经营等,而且以德服人,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建初三年,也即公元78年,刘般去世,享年六十岁。

  刘般虽已远去,但琅琅读书声还在武威上空飘荡。作为汉代武威儒学教育发达的见证者,刘般一心求学的精神必将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李元辉,甘肃武威人,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独著或合著有《汗血宝马》《话说五凉》《天马长歌》《诗文话天马故里》《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等,先后在《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等发表文史文章300篇,主持完成省社科院单列课题3项。2022年荣获武威市第二届“天马工匠”称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