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史博览

浅议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追求

23-10-09 16: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凡具有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追求者,莫不践行着“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即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内圣外王”成为儒家哲学之特点的一个代名词,故人们一般称儒家思想实际上即“内圣外王”之道,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所在。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代表儒家所称的“内圣”,牡丹代指“外王”,而莲则是“内圣外王”的结合。

  舜让畔教耕,以德感人,其声名远播。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抒写了国祚绵长达800年的煌煌周朝史。孔子因其“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成为万世师表。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诗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属于宋朝“文人治国、祸国”的那个朝代的少数“完人”。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十一个字,如漆黑夜晚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晚明的历史天空,其学说影响广泛且深远。曾文正公以“人格修炼”“韬光养晦”“阴阳之道”成其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的地位,被称为半个圣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几千年历史上一代代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者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安危集于一身而传承、延续、发展至今,其精髓集中在两个方面,就是爱国主义和骨气、气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辗转流离于鞠为茂草、雨井烟垣、鼪鼯之径的沅、湘二水间,依然忧其民忧其君。“威武不能屈”,在上失其道者面前不低头,在强敌斧钺面前不屈服,其闪耀着的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成为历史上多少志士仁人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拖着残弱之躯,以最卑微、最屈辱的方式活下来,用一种最高等级的精神生命,膏油继晷、兀兀穷年,“穷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经十四载写成了皇皇史学巨著《史记》,这样一部“千古绝作”“无韵离骚”,于是就重于泰山了。

  一部《史记》不仅成了历史家学习的典范,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我们在诸多文学作品中,仍然能够时时感受到一股来自于二千多年前的巍巍然而高标耸立的美学气息——原来我们一直囿于或依附在他的创作手法、风格与模式里。

  出身于东晋没落官僚家庭中的陶渊明,因其“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性格特点,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纯然的生活状态中饮酒,写诗,完善自我、修炼心性、提高道德情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因其不善耕种,尽管沿袭着远古以来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其乐自得的生活,但仍然过得穷且益坚却不坠青云之志,一系列的作品《归去来辞》《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篇目在归隐中相继问世。

  尤以《桃花源记》被广泛传颂成为千古名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从田园的此岸世界幻想到理想中如画的彼岸世界,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既是他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的真实写照。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韩愈,抱负宏大,自视甚高,忠君爱国。被后世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冠三军之帅”,其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不说,更因其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对儒道的大力弘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以《韩文公设水布》的故事可见一斑。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时儿跳下江,时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整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宋词人苏轼集儒、释、道于一身,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全能,而且天文、地理、医药、金石、教育、水利,还有烹饪等方面都颇有造诣,他的文学艺术之美,人品道德之美,思想精神之美,爱民恤物之美,高洁清廉之美流传至今而经久不衰!初到黄州的苏轼“寂莫闭窗《易》粗通”,“夜就寒光读《楚辞》。”面对乐京送来的黄州茅柴酒则以“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排解其内心忧愁。为解决二十多口人的口粮,曾以“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躬耕于城外东坡之上,遇到困难就虚心向黄州的老农请教,使得他在农业、水利上颇有造诣,也为他后来在杭州任职时疏通西湖、修建苏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此一点,苏轼就要远超他的异代知己五柳先生不知多少。苏轼对求其墨宝的歌女李琪,却不惜贬低自己以诗相赠:“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在帮营妓周韶说情脱籍,和琴操合演参禅情景剧剧未终即让琴操脱籍从良一事上,更体现出他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有一个很典型的共同特征,对女性充满同情与关怀。在与佛法接触,与农夫、渔民为友,以大自然为家,其心性遂变,对生命亦有更深体悟:“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更有趣的是他的人生的诙谐幽默、率性通脱、乐观豁达之豪放人格的体现。在调侃好友张先时,则以“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流传至今。对“龙丘先生” 陈慥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千百年每每读此而令人忍俊不禁!尤以“河东狮吼”而家喻户晓。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能口舌论贵贱也”。在乌台诗案中,尽管经受了那么多小人的群贬、谣诼、暗驱,然而,东坡先生仅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成为所有中国人心头的美学坐标。因词措意微妙而耐思备受人们赞叹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以至于人们赞叹道:“中秋词,自子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出,余词皆废”。在惠州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由儋州北归时有诗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就是这样一位旷世的全能通才,在临终前仍然不减其旷达胸襟、豪放本色和不可救药的浪漫,语带诙谐、调侃而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中国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师陈寅恪墓前有一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他送给王国维的,也是他一生所推崇的。从小因“读书狂”而得名的他,在清华讲台第一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四不讲”,是他讲课的最高境界!先生拥有读书人不慕名利、敢为人先的风骨,其学问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在众多获得预留果的学者中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崇高的精神品格,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遗产而独领风骚。“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先生长期致力于史学研究工作,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敦煌学等等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晚年双目失明后依靠助手的帮助,编成《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寒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他是真正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师,他也是真正具有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追求的大师,更是能垂名青史的大师和时代的一个精神符号。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中华文明史上从来不乏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追求者,他们从哲思滔滔的战国走来,从气魄雄浑的秦汉走来,从绚丽而混乱的魏晋走来,从富丽堂皇的盛唐走来,从文化造极的赵宋走来……

  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他们正派、宽容、博学、光明,德行一身而修养深厚!

  他们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文勤以修身,化善以载道,却不改其志!  

  他们每每在中华民族关键时刻成为民族的脊梁,在大家万念俱灰的时候,挺身而出、横刀立马,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现时生活中保持一份静气和定力,寻找我们这个民族延绵不息的最高文化坐标,以此为基源,与时偕行,践行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追求者的“内圣外王”之道,给自己、家庭和社会一份无价的沉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