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史博览

河西走廊“新”发现 悬泉置遗址因何得名?探寻丝路上的生命之源

23-08-30 10:05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赵满同

  在甘肃省敦煌市以东64公里瓜(州)敦(煌)公路南侧的山坡上有一处遗址,仅用木栈道和砖石勾勒出了大致轮廓,这就是悬泉置遗址。在汉代,置,不仅是国家邮驿机构,也是物资转运站和往来公务人员的接待站。简单来说,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官方驿站和邮局。

  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家发现它后,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简牍达3万余枚,其中今天已被简牍学家辨识出字迹的达1.9万余枚。它们记录着诏书、律令、簿籍、历谱、医方、相马经等众多珍贵信息。随后,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遗址进行了科学回填保护。

  “悬泉”名从何来?在悬泉置遗址南侧的山中,有汩汩泉水从泉眼中涌出,使得悬泉置后来又被称作“吊吊水”。正是这泉水的滋养,为沿途商人和驻守在此地的人们提供了生命之源,也成就了悬泉置作为中国最古老驿站和邮局的重要地位。古老的泉水流淌了2000多年,依然能够带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感受丝绸之路的独特风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