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之旅

甘肃省博物馆牛年“耕”牛:民众不再游客式“打卡”

21-02-18 1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魏晨辰(实习生)

2月17日,甘肃省博物馆迎来春节7天假期中的最后一波游客。图为当地民众在展厅参观。 张婧 摄

  (新春走基层)甘肃省博物馆牛年“耕”牛:民众不再游客式“打卡”

  中新网兰州2月18日电 (张婧)17日(农历正月初六)下午,朱璇如约穿上志愿者工作服,在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厅引导游客,并协助馆内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身为兰州人的她时常打卡这里,而这一次,她不再是游客身份。

  朱璇就读于甘肃省内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她的春节计划是在博物馆开展为期1个月左右的实习工作。“不想走马观花式逛馆。”她说,希望借助此次志愿者工作机会,能够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对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深入学习。

图为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国宝级文物铜牦牛复制品。 张婧 摄

  正值春节期间,甘肃省博物馆在日常陈列展览的基础上,还推出一系列传统书画作品展示,包括书画迎春:“二玄社”书画复制品展、“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情系敦煌:段文杰、段兼善父子作品展等,为当地民众送上春节期间的“文化大礼包”。

  在进入甘肃省博物馆之前,民众需扫描二维码免费登记,这是该馆为做好疫情防控,落实“预约、限流、错峰”,实施预约入园的管理办法之一。当民众有序通过闸机步入展览大厅时,“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便映入眼帘。

  在辛丑(牛年)新春之际,上述生肖文物联展围绕“牛”,分别从历史文化中的牛、民间习俗中的牛、自然世界中的牛等方面,展开“牛年话牛”展览展示。三年级学生李蕊涓在其家人的陪同下,驻足于生肖文物联展前,并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做记录。

图为今年9岁的李蕊涓驻足于生肖文物联展前,用随身携带的纸笔做学习记录。 张婧 摄

  今年9岁的李蕊涓算是博物馆的“常客”了,她说,用做笔记的方式记下当天在博物馆的所学所感,完全是自己的想法,对她而言,春节逛博物馆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在此次联展中,她喜欢“民间习俗中的牛”版块,原因是通过一系列“剪纸牛”的作品展示,她能更加直观感受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中的“牛”。

  在展厅现场,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上“文化课”的人数居多,还有一部分省(市)外留兰务工人员,他们选择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感受当地文化年的热闹氛围。此外,展览还吸引部分退休人员,他们则出于对文化传播的热爱,且出于想要深入学习的原因,有人举起手机将展览内容一一拍摄,打算回家整理存档、仔细研究……如此才是当地民众所说“不再游客式打卡”。(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人相】“98”后客运员孙佳奇:春运路上的新青年 【陇人相】“98”后客运员孙佳奇:春运路上的新青年
  •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控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控
  •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做好旅客节后返程运输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做好旅客节后返程运输
  •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守护者说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守护者说
  •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 游敦煌  过大年 游敦煌 过大年
  •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亮相金城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亮相金城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我的扶贫日记|助寒门学子,尽绵薄之力
2   【陇人相】“98”后客运员孙佳奇:春运
3   融合共建“一盘棋” 凝聚成为“一家人
4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
5   春节假期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热度不减
6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7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
8   甘肃省博物馆牛年“耕”牛:民众不再游
9   异乡作故乡 过个幸福年
10   庆阳市100多名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人员
11   庆阳宁县:技能培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12   【“三区三州”行】甘肃碌曲:牧旅结合
13   甘肃兰州:奏响“太平鼓” 欢乐喜庆迎
14   [国家宝藏第三季]敦煌莫高窟入选国宝:
15   甘肃张掖:正月新春里 欢喜过大年 流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