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时评

向石油人致敬

20-11-05 08:5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常欢

  原标题:向石油人致敬

  何小龙

  作为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战石油》是诗人高凯“历时50多天踏遍甘陕宁蒙两省两区,走完两万多公里路程,访谈了300多名石油人”,以诗性之笔,在长庆石油河的源头和流经之地“钻探”后,采掘出的“文学富矿”。这部作品,是对中国石油发展历史的追溯,对蕴藏许多“中国故事”的油田英雄们浸透汗水足迹的探寻。

  诗人之笔,犹如另一种钻头,深钻到石油河的源头,深钻到石油河流经的岁月与历史,以及古诗词里的石油与石油文化。即便是长庆人挂在嘴边的“加油”“争气”这些口头禅,诗人也会以独特的视角与想象,剖析出更深的意蕴与内涵。比如“加油”,诗人在讲述了晚清一个叫张瑛的教书先生,为激励学子挑灯夜读而为其油灯加一勺油的故事后,又联想到自己读书时,父母为他的油灯添煤油的情形,继而引发出如下思考:“……煤油不但没有消失还更加无处不在,躲在电灯背后为人们贡献着能量。”这段文字暗喻了石油人躲在繁华背后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品质。如此富有诗意的描述比比皆是。如采油九厂青年职工张望铭等人为了不迷路,把身上的红色工装,放在白雪皑皑的荒原当路标。诗人深情地写道:“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一串鲜红的工衣,弯弯曲曲地点缀着高原的雪野,而皑皑的白雪就是一笔巨大的留白,空灵无限,意境辽远”;“我打个比方,那些沙盘就像一个揉皱然后又摊开的桌布,而油田就星星点点地分散在那些沟壑纵横的褶皱里……祖祖辈辈的庆阳人,如蚂蚁一样人人身上背着一粒粮食,而后来的长庆人则也像蚂蚁一样,人人身上扛着一滴石油……”这些描述形象生动,为整部作品涂抹了浓厚的诗性色彩。

  有人说,文学即人学。诗人开篇从“寻找长庆人”入笔,以采访相关人物为主线,在笔下复原出四代长庆石油人在物质条件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艰难创业的雄阔画面。在创业初期,长庆油田一部分人是从玉门油田,用架子车运载物资设备“跑步到陇东”的。他们住着“干打垒”“地窝子”和圈牛羊的破窑洞,“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代石油人的坚守、付出与奉献,都是悲壮的,可歌可泣的。“长庆铁脚”张栋在急行军时脚上磨出水泡,为了不影响行进速度,他用针将水泡挑破,又将一根马鬃穿进针眼,这样走路时,磨出的水就会从细眼流出,不再起泡了。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时至今日,石油工人仍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困苦。有一位女工,在工作中两次流产,当她怀第三胎时,为了避免再度流产,竟做了一个铁肚兜绑在肚皮上。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为了攻克一个个难题,经常废寝忘食。由于家属不在身边,生活无人照料,卧室简直乱得一塌糊涂……正如第一代石油人所说,“我为祖国献石油,献了青春献子孙”。为了使“磨刀石”精神得以传承永续,有许多老职工,甚至采取强硬手段,将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而欲远走高飞的子女留在油田,经过长庆石油人50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到2019年底,长庆油田以连续7年5000万吨的油气年产总量超过大庆油田,一跃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领跑者。在采访中,诗人一次次为石油人的故事感动落泪,他感慨地说:“当物质与精神也像母鸡与鸡蛋一样分不清孰先孰后的时候,我当然选择精神在物质之前。因为我发现,长庆人都是精神喂养大的,长庆石油人就是石油精神的灵魂之所在。”

  (《战石油》,高凯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抗战时期,日寇夜袭兰州城 抗战时期,日寇夜袭兰州城
  • 甘肃省30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甘肃省30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兰州白马浪:被遗忘的黄河峡谷 城市东西盆地的分界线 兰州白马浪:被遗忘的黄河峡谷 城市东西盆地的分界线
  • 甘肃文化丨皋兰石洞镇,得名于一座古寺 甘肃文化丨皋兰石洞镇,得名于一座古寺
  • 甘肃面塑 盛放陇原的一枝艺术奇葩 甘肃面塑 盛放陇原的一枝艺术奇葩
  • 盛会启幕 甘肃“抢占”上海滩 盛会启幕 甘肃“抢占”上海滩
  • 中央督查《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甘肃省汇报会举行 中央督查《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甘肃省汇报会举行
  • 兰州“的哥”为山村小学送去冬日温暖 兰州“的哥”为山村小学送去冬日温暖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劳动者风采(工匠篇)】轧钢巧手绘锦
2   安宁区宣传思想干部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3   来,说出你对七里河区的“十四五”期望
4   中兰客专漫湾特大桥节段预制拼装简支箱
5   抗战时期,日寇夜袭兰州城
6   兰州市统计局做好统计服务 助推重大项
7   甘肃省30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8   甘肃文化丨彩陶盆上的踏歌
9   兰州市科技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深圳召
10   甘肃省30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1   王晓率西宁市党政代表团来兰考察,李荣
12   兰州城管助力冬防更科技更精细 “百日
13   “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
14   兰州白马浪:被遗忘的黄河峡谷 城市东
15   甘肃省619家单位组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