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热点

中国石窟寺百年研究史:从“活下来”到“走出去”

20-10-21 1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常欢

  中新社洛阳10月20日电 题:中国石窟寺百年研究史:从“活下来”到“走出去”

  作者 阚力 李超庆

  今年是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

  研究史上,中国石窟寺从“活下来”到“走出去”用了100余年。

  “大约100年前,外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石窟寺。”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20日在龙门石窟所在地河南洛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十年,中国学者跑步“入场”石窟寺研究和保护,并开启对外合作模式。

  张焯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海外文保机构合作,中国石窟寺做了大量保护项目。“在传统保护技艺基础上,融入了世界性的保护理念和新科技材料。”

  至此,中国石窟寺才真正走上自我守护之路。

  但这些仍不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认为,石窟寺首要目标是和时间赛跑的抢救。“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恢复石窟寺及其它地表文物,正是基于当下这一目标。”

  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继忠看来,在自然界微生物、水等病害的影响下,石窟寺最难保护。怎么样延续石窟寺寿命,减缓风化破坏速度,仍是石窟寺等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研究命题。

  黄继忠说,“石窟寺保护各有千秋。中国石窟寺保护以修建一些木质结构的保护性窟檐等为主,这对较大石窟的保护效果甚佳,保存现状相对较好,亦得到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认可。”

  近些年,中国科技部先后启动石窟文物风化病害评估系统、保护技术研究等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特别是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石窟寺微生物病害治理等方面的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濯非称,龙门石窟此前已联合浙江大学做了一件文物复原,在虚拟空间将异地的佛身和佛头复合,呈现一尊完整的佛像。

  在石窟寺研究、保护的数字化道路上,中国并非虚拟修复一条腿走路。张焯说,“既包含数字化采集存储、档案的建设,同时在三维激光扫描的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3D打印时代。”

  中国石窟寺“走出去”,莫高窟是首个“吃螃蟹”者,先于其它石窟寺率先将展览推至海外。张焯解释,与云冈、龙门不同,敦煌莫高窟洞窟较小,且以平面的、二维的壁画为主,复制相对简易。

  “云冈和龙门都是高浮雕,仅靠传统美工是捏不出来的。”张焯说,“不过现在通过3D技术,已经实现洞窟等比例大的复制,在大体量洞窟复制的世界先河中,中国人走出了第一步,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张焯称,随着数字化等技术加持,中国石窟寺保护工作正在摒弃哪坏修哪的“被动式”,走向预防性保护、精细化修复之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艺术再现甘肃脱贫攻坚成果 秦腔现代剧《村上春秋》兰州首演(组图) 艺术再现甘肃脱贫攻坚成果 秦腔现代剧《村上春秋》兰州首演(组图)
  • 【“醉”美深秋 】“狮”意金秋醉五泉(组图) 【“醉”美深秋 】“狮”意金秋醉五泉(组图)
  • 陇中“十三花”宴席 乡村美食的大乘之作 陇中“十三花”宴席 乡村美食的大乘之作
  • 兰州市第三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动漫设计作品征集评选展示(互动类 一) 兰州市第三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动漫设计作品征集评选展示(互动类 一)
  • 甘肃旅游丨兴隆秋色期如许 恰是绚丽多姿时 甘肃旅游丨兴隆秋色期如许 恰是绚丽多姿时
  • 甘肃旅游丨兰州,秋天的童话 甘肃旅游丨兰州,秋天的童话
  • 甘肃旅游丨临夏折桥镇折桥村:特色农家乐 享河州美食 甘肃旅游丨临夏折桥镇折桥村:特色农家乐 享河州美食
  • 甘肃旅游丨康县长坝镇福坝村:寻觅乡愁绝佳去处 甘肃旅游丨康县长坝镇福坝村:寻觅乡愁绝佳去处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艺术再现甘肃脱贫攻坚成果 秦腔现代剧
2   厉行节俭 拒绝浪费 我们在行动
3   路修到哪里 扶贫就开展到哪里
4   玉门市税务局:税收助力“采金人”走绿
5   东寺村:帮出满意度 扶出真感情
6   高台1.8万亩酿酒葡萄开榨
7   第三届新榜样计划落地甘肃
8   徽县:餐饮节约蔚然成风
9   漳县特色草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10   甘肃两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
11   靖远苹果满枝“丰”景好
12   中兰客专转石梁隧道出口至斜井段贯通
13   永昌城乡“两保户”用电可享优惠
14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冬春季新开及加密多条
15   金塔甜菜实现全程机械化采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