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
原标题: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产生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其中包括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主要类型。历经了3000多年的发展以后走向衰落,到公元前的夏、商以后逐渐结束。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一带,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从以上这些彩陶可以看出,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已创造出中国画的最早形式,这些彩陶绘制明显都是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为主要基调,间以红色,就是所谓“丹青”,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画,就是神奇丰富的史前“中国画”。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