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影视演出

“三农”戏剧 奏响扶贫赞歌

20-07-17 10:3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常欢

  原标题:“三农”戏剧 奏响扶贫赞歌

  《崆峒山下》剧照

  《月亮湾》剧照

  《盘龙岭》剧照

  石小军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推进,以民营剧团为主体的我省“三农”题材戏剧创作风生水起,不时有佳作涌现,成为甘肃戏剧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农民抒情

  作为我省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由甘肃省敦煌艺术剧团(原甘肃省京剧团)创排的京剧《盘龙岭》把故事放在革命老区华池县演绎。该剧以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为切入点,讲述了曾经做过二十年村支书的徐春英鼓励村民尽快搬迁,自己却不愿意搬离盘龙岭的故事。徐春英之所以要留下来,就是要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奔小康。传统京剧与现代故事的完美融合,让国粹艺术在西部人的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8年,由天水市甘谷县恒艺剧团创排的秦腔现代剧《椒乡里的麻辣事》新鲜出炉,这部戏聚焦在甘谷这个闻名遐迩的花椒之乡。故事发生在一个盛产花椒的村庄梨沟村。在举办摘花椒比赛还是参加县广场舞大赛的二难选择中,引发了妇联主任、舞蹈队长、村主任之间盘根错节的爱恨故事。“三变改革”,产业发展,这些扶贫中的大事都在“麻辣”的基调下不断推进,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妙趣横生、乡土气息浓郁、主题蓬勃向上,诙谐中不失正义,妙趣里蕴含真理。《椒乡里的麻辣事》把一个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的美好图景搬上了舞台,成为近年来我省基层民营剧团创演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这部戏也成为我省第一部走进国家大剧院的秦腔小剧场优秀剧目。

  由平凉市德韵传媒有限公司创排的眉户剧《崆峒山下》反映的是一个村庄的扶贫故事。杨大成到河西村扶贫,他看到河西村乡亲们为了致富纷纷离开家园,留下孤寡老人、儿童无人照顾,部分乡亲因病返贫等情况,心情非常沉重。他想养红牛致富,兄弟山根却觉得采石场来钱快,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是得不偿失的。本剧用事实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塑造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委婉动听的眉户和精巧细密的情节完美地结合,赋予了《崆峒山下》独特的艺术魅力,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扶贫的赞歌。

  庆阳市西峰区北地情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秦腔《月亮湾》则从农村的“高价彩礼”这一传统陋习入手,倡导移风易俗。杏树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华,联合董晓兰、田志宏等几个年轻人与传统的陈腐观念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以灵活多变的方法对各自坚持“高价彩礼”的父母进行“斗争”,通过扶贫工作从根本上遏制了“高价彩礼”,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赞歌。

  这些发生在农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在当下农村决胜“全面小康”之际,这些戏以极大的贴合度和亲和力,为人民抒情,讲农民故事,为时代放歌,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效地促进了文艺扶贫、戏剧扶贫工作,成为扶贫工作中的扶智、扶志工作的有效手段,显示了戏剧艺术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这些故事要么平中见奇,要么以小见大,适度的夸张和概括,恰当的现实题材搜集提炼,合理的框架结构编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完美统一,为我省戏剧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演农民故事

  如同戏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一样,农村本就具有欣赏戏剧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根植于农村的土壤,乡土气息和群众性完美结合,是戏剧最大的优势。把农民作为戏剧创作的主体,演百姓身边的事,使艺术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以感同身受的心情看戏的百姓自然更易产生共鸣,更能赚得好人缘。

  在表演方面,农民演员的出现本来就不是新现象。甘肃戏剧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这主要表现在戏剧特别是戏曲在广大农村具有十分庞大的观众群。地方民营剧团的发展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积极意义,同时农民演员的质朴、谦虚、好学的品质也为他们在戏剧界博得好名声。一些民间剧团的演出吸纳的都是农民演员,他们忙时务农,闲时外出演出,取得适当的经济报酬。这些农民演员的演技真实、质朴,深受广大农民观众的喜爱。据了解,大部分民营剧团一年的演出都在三四百场,无论是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还是庙会,这些乡村里有人气的活动,都是戏剧演出的最佳时机,也是这些“演员”大显身手的主要途径。

  关于农民演出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自娱自乐的演出。这种自发而为的演出,绝大多数离专业的戏剧演出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戏剧特别是戏曲表演毕竟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由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百姓参与的戏剧演出在水平上良莠不齐也就不足为怪。这种农民自主自愿的演出,普遍以学演为主,最多学习的就是传统戏的经典唱段,这种把演戏当作主要娱乐方式的表演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农民演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是其他的娱乐活动所不能比拟的,这类演出形式也从一个方面完美地诠释了戏剧精神的深刻内涵。

  奏时代赞歌

  “三农”题材戏剧的兴盛离不开农民戏剧人才的积极培养。农民戏剧人才对农村生活的深度参与、对农村风土人情的了然于胸,使他们的创作更接地气。民营剧团在农民戏剧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通过入团人才选拔,可以选有一定表演基础的演员,再通过师徒口传身授,得到艺术水平上的提高,使农民戏剧人才在民营剧团如鱼得水、不断成长。

  2016年10月,甘肃省第三届“飞天杯”百姓小品艺术节在人民剧院成功举办,为农民戏剧表演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这届艺术节以“百姓”作为办节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百姓视点作为艺术创作的着眼点,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置于艺术表现的核心,充分体现“百姓演、演百姓、百姓看、专家评”的特点。由于定位准确,吸引了广大农村戏迷的广泛参与。2018年在白银区、2019年在白银市陆续举办的秦腔演唱大赛,农民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不少实力不俗的农民演员脱颖而出。

  2018年、2019年省剧协举办的两期培训班中,把相当一部分名额分配给农村剧团、农民戏剧工作者,积极为他们创造接受高水平的戏剧培训的机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当下的新农村里,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观念在变,思想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这就要求我们的剧作者沉下身子,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认真观察农村,研究农民,创新艺术表现的形式,跳出过去写农村题材的俗套,发现农村生活的新亮点,努力塑造好转型时期的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气象、新风尚、新形象。

  (文中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两当兵变:揭开甘肃革命武装兵变的序幕(图)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两当兵变:揭开甘肃革命武装兵变的序幕(图)
  •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成徽两康”战役: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奠定基础(图)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成徽两康”战役: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奠定基础(图)
  • 甘肃省扫黑办、省检察院联合组织召开检察建议书集中公开送达会议 甘肃省扫黑办、省检察院联合组织召开检察建议书集中公开送达会议
  • 把7月的甘肃称为“瓜果省”,你有意见吗? 把7月的甘肃称为“瓜果省”,你有意见吗?
  • 兰州好的哥逆行闯红灯 争分夺秒送昏迷幼童就医 兰州好的哥逆行闯红灯 争分夺秒送昏迷幼童就医
  • 聚力补短板 绘就新画卷——庆阳正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聚力补短板 绘就新画卷——庆阳正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兰州中考首日 3.7万名学子踏上逐梦路 兰州中考首日 3.7万名学子踏上逐梦路
  •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康县朱家沟:麻柳树下忆党史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图)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康县朱家沟:麻柳树下忆党史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面试分数
2   甘肃农大省内招生3410人
3   全国普通高校网上招生咨询活动开启
4   甘肃省检察院向14家单位集中公开送达检
5   魏岭乡村美丽嬗变
6   脱贫路上的“慢火车”
7   酒钢消费扶贫彰显国企担当
8   武威重离子治疗系统已成功治疗患者100
9   甘肃省运用金融“活水”助推重大项目建
10   甘肃省出台措施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
11   跨省团队旅游恢复 旅行社激情开工
12   甘肃省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和配
13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两当兵
14   《甘肃省居民健康保健知识与技能手册》
15   进入汛期黄河边危险 兰州水上派出所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