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工作动态

甘肃省人社工作强服务惠民生新闻发布会召开

22-01-21 15:32 来源: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编辑:靳佩佩

  1月2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人社工作强服务惠民生新闻发布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刘诚、王丽萍、何永强共同介绍2021年全省人社工作强服务惠民生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

  位志荣: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全省人社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提升人社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主线,奋力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行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谱写了我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制定出台了延续实施和调整优化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及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十条措施等针对性强的政策。2021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25万人,完成省政府年度目标任务32万人的103.9%。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9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92万人。全年为15628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036.79万元,惠及企业职工92.5万人。高质量推进“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统筹组织“三支一扶”与“特岗教师”、“西部计划”考录工作,合计招募高校毕业生749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2%。2021年,各地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共为62829名困难毕业生发放了求职创业补贴。推进“技能甘肃”建设,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培黎职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去年从天津市“工匠涵养班”仅有的30个名额中,专门协调拿出4个名额用于培养我省高技能人才。全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1.04万人次(含以工代训29.1万人次),超额完成人社部下达的全年培训任务,支出培训补贴资金11.35亿元。全面推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围绕“六大活动、十项比赛”,组织开展各领域创业达人选拔赛。2021年,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4亿元,其中为5.33万名个人发放贷款63.86亿元,为579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54亿元。吸纳带动就业9.94万人。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将“提高城乡居民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民实事项目与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待工作作为重要惠民举措,目前,2项养老金提标发放工作已全面完成。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和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14个市州实现了失业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统一核算、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扎实开展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继续建立和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全省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人均水平达到3159元、生活护理费人均达到2658元、供养亲属抚恤金达到人均1466元,失业保险金发放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390.5元。

  三、人事人才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着眼推动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在省委省政府关心下,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不低于15万元津贴,新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8万元日常经费补助,两项合计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补助23万元。加大各类重点人才计划人选选拔推荐力度,推荐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各2个,受到国家表彰;组织实施2021年省领军人才补充选拔工作,确定省领军人才补充调整人员163人。加强全省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陇原青年英才选拔管理办法,分期分批选拔500名左右青年英才,以3年为周期予以个性化培养扶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评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让作出贡献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压茬推进。制定出台16个宏观政策,配套62个评价条件标准,全省人才集中的职称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全部出齐。全面放权松绑,实现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审。部分副高级评审权下放到市州。省内大型企事业单位赋予高级职称评审权。建成职称信息系统,申报评审职称实现“不来即享”。开展基层高级职称“双定向”评审,共有35371名基层人才获得高级职称。对省内作出重大贡献人才和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开通职称评价“直通车”,已有302人获得高级职称。坚持开门办公、上门服务,主动深入省卫健委、省科技厅、兰州大学、奇正藏药有限公司等45家省直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20多家民营企业,就人才人事和“放管服”改革等有关工作与服务对象代表进行座谈交流,面对面解读政策、听取意见、化解难题。全面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2021年,为省属事业单位17698名工作人员办理了岗位聘用结果备案手续。全省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9331人,已完成招聘结果备案11148人,其中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215人,比上年度增加44.9%,为102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设置了特设岗位,兑现了相应待遇。积极推进中央在甘高校科研院所提高科技人员待遇试点工作,报请省政府向中央报送了试点建议方案。针对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制定企业人才个人所得税奖补政策”的建议,指导天水市制定出台了《天水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被省政府采纳并在全省推广。

  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发使用“陇明公”省级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执法惩戒力度,根治欠薪取得积极成效,在2020年度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考核等级为B级,全国排名从23位晋升为21位,居西北五省(区)第一,省劳动保障维权中心被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省在建工程项目总包代发工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等制度覆盖率分别达到99.9%、100%、100%、99.9%、100%。加快建立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加强就业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调整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全省一至四类地区月最低工资较原标准每档分别增长200元。依法调解仲裁劳动人事争议,做好裁审衔接工作,和谐劳动关系更加巩固。

  五、人社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一创建一提升”专项行动,首创建立省人社厅机关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全省35个国家级、8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机制,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九指导组现场督导时给予充分肯定。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量完成省级层面2件为民实事项目和9件厅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在全省会议上介绍交流经验。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高质量推进人社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省本级经办的16项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汇集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实现“全程网办”。深入开展数字政府建设事项梳理工作,实现202项人社政务服务在全省办理标准统一。省本级158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在甘肃政务服务网对外提供服务,开通在线办理125项。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初步形成社保卡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甘肃人社微信大厅”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5大项人社服务移动端办理,关注度达到44.5万人次,累计服务620.3万人次。推动人社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就近办”,持续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2021年累计减少证明材料39.2万件。开展“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信息采集,发布4139个人社政务服务网点信息,方便群众“查得到”“找得着”“好办事”。优化适老服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人社部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和人社干部勤奋工作的结果,也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弘扬“强本领、树形象,抓落实、争一流”的部门精神,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织密社会保障网,全方位提升“放管服”水平,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社部门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答记者问

兰州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人社部门在应对疫情影响、援企稳岗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永强

  何永强:

  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我省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切实发挥省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紧盯宏观经济运行,密切关注疫情变化,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体系,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鼓励创业带就业、强化培训促就业等多种手段,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方面,坚持高质量推进“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及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25万人,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是全力稳岗扩岗,2021年我省延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扩围等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以及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和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稳就业的作用,2021年,全省共为1.5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亿元,惠及企业职工92.5万人。去年10月份,针对突发疫情,我们迅速出台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十条措施,其中涉及就业的有7项,对稳定全省就业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两后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1万人次,支出培训补贴资金11.35亿元。三是鼓励创业创新,创新开展“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以“六大活动、十项比赛”为抓手,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先后举办新业态“创业达人”选拔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退役军人“创业达人”选拔赛等系列比赛,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强化就业服务,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11项专项招聘活动,全方位提供线上线下招聘、网络直播带岗、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人岗匹配率。

  去年,在实施“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拓展了用人单位的范围,为参与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岗位选择。各地积极做好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双向对接,8月底前,完成了项目人员招聘,其中,招聘到企业6085人,招聘到民办非企业单位1475人,招聘到县级及以下教育机构、乡镇卫生机构、街道社区、基层站所2440人。9月底前,项目招聘人员全部上岗,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每月1500元标准领取生活补贴。

  另一方面,继续培育好转移就业这棵“铁杆庄稼”,帮助我省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8.2万人,其中输转脱贫劳动力199.1万人、比2020年超出9.2万人,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创劳务收入1416.6亿元,同比增长了7.5%。一是构建就业帮扶政策体系,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1+n”系列政策体系,即1个全省人社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若干个配套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确保帮扶措施不断,政策力度不减。二是稳定扩大劳务输转规模,与 16个劳务输入大省建立对接机制,与山东、天津、江苏等省份签署“一对一”合作协议,深化“鲁甘人力”“津甘技工”合作,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和“春风行动”,稳定劳务输转规模,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不低于上年、脱贫户中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应转尽转、稳定就业。三是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召开全省扶贫车间转型发展暨就业帮扶工作现场会,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发展,认定2259个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累计吸纳就业8.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3万人。按照“总量控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累计补聘7171个退出岗位,帮助6662名弱劳力就地就近就业。四是选树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指导每个市州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工种,在“一县一品”基础上,在全省培育打造19个省级劳务品牌,组织“兰州拉面师”“临夏砖雕工”“陇原妹”等9个劳务品牌参展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我省劳务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我省在就业帮扶工作中,扶贫车间转型发展和“爱心理发员”公益性岗位开发两项工作,得到了人社部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提高城乡居民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民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全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待工作完成情况如何?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诚

  刘诚:

  首先非常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省社会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大家知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对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厚植民生之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5元”列为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省人社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全力推进任务落实,到2021年5月底,全省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均已全面完成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和发放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调标工作。调整后,我省城乡居民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了每人每月113元,部分市州根据财力情况适当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全省月人均养老金已达到135.66元,目前已惠及319.39万60岁以上参保老年人。截至2021年6月25日,全省14个市州、兰州新区和省本级全面完成2021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发放工作,惠及全省退休人员164.86万人,其中,企业退休人员129.7万人,人均增加139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35.1万人,人均增加178元。

  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城乡低收入人群和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省人社厅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细化任务分工,加强工作调度,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省人社厅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题研究部署,制定测算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倒排工作时间,强化督导指导,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完善工作机制,高效有序推进。为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政策落实落地,省人社厅牵头抓总,提前协调财政部门,及时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资金足额到位。指导各市州、县区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周调度、日报告制度,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同时,研究制定了厅级领导分片包抓市州工作实施方案,组成7个调研组先后两次赴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包抓调研,了解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为民实事项目有力有序推进落实。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要加强宣传,让群众了解政策,让政策覆盖群众”的批示精神,提升“为民实事”惠民政策影响力,省人社厅配套印发了调待政策解读方案,指导各地结合社保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等工作,广泛利用报、刊、台、网、端等多种传播渠道,对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为民实事项目内容及成效等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把调整待遇标准等政策讲清楚、解释透,让群众看明白,为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去年我省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放权松绑、激发人才活力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

  位志荣:

  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省人才人事工作的关注支持!我省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人才评价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我厅已制定出台62个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全省人才集中的职称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全部出齐。9月份,人社部在兰州召开全国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总结大会,充分肯定了甘肃职称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特点:一是新增了评价专业。首次设置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和知识产权两个专业;首次将省级人才项目、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按省级项目认定,将省拔尖领军人才、省领军人才按省级表彰认定。二是着力破除“四唯”。取消了中小学教师和卫生系列人才申报正高级职称核心期刊论文和至少有一次年度考核优秀的限制性要求。三是开展社会评价。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老师由“学生、学生家长、老师、领导班子”四方评价,在医护人员中由“患者、医院、医生”三方评价。

  第二,贯通“两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通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改变了两类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现象。一是扩大贯通领域。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工作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等8个职称系列。高技能人才取得的贯通领域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二是给予倾斜支持。贯通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应系列(专业)职称评审,不将学历、论文等作为限制性条件。突出评价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技术创新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业绩贡献。三是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特殊人才评价。对省内作出重大贡献的、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开通职称评价“直通车”,实行特殊人才评价。截止2021年12月,全省共有302人通过“直通车”获得高级职称。

  第三,分类推进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一是完善人才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分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创新多元评价方式,保障评价结果科学、有效、公正。针对不同领域人才使用需求,灵活采用考试、考评结合、个人述职、答辩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评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凸显评价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对科技人才,建立以科技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重点解决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直接挂钩的做法。

  我省在为事业单位松绑放权等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让人才引进更加便捷。全面落实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简化招聘程序,提高招聘效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招聘结果一次性备案,引进一人备案一人。招聘其他人员,实行招聘计划和招聘结果两头备案,招聘过程由单位自主实施。全年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办理招聘结果备案5215人,比去年增加了44.9%。 

  二是让招聘形式更加灵活。允许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考核招聘,通用性岗位联考招聘,特殊人才灵活招聘,地勘类、考古类等野外工作岗位校园招聘,基层岗位放宽条件招聘,对实践操作要求高的岗位提高面试比例招聘,实现由单一招聘模式向科学分类转变。

  三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明确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凡是教育部规定的学科门类和专业目录全部纳入招聘范围。2021年,全省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9331个,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达12487个,年底前完成招聘结果备案11148人,其中高校毕业生8003人。

中青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省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做了哪些工作,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丽萍

  王丽萍: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有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与企业直接确认劳动关系,难以纳入我国现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调整范围,其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及时补齐制度短板,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李克强总理也多次要求要千方百计为群众灵活就业创造更好条件,认真研究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权益的政策措施。为此,出台好专门维护这个群体的政策文件尤为重要。为全面掌握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我厅及早谋划、积极主动深入多类平台企业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调研,组织召开多层次多场次专题座谈会进行交流研讨,在此基础上,针对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和实际,组织起草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初稿,经两轮征求省直相关部门和全部市州以及新业态平台企业意见,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九部门于2021年11月1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共提出了五个方面26条政策措施,补齐了一些制度机制方面的短板弱项,使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章可循。在保障责任上,分不同情形明确了具体的保障责任主体;在职业伤害保障上,提出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来保障,所购买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低于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员的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险上,提出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积极做好社会保险网上转移接续;在劳动保护上,提出平台企业应为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人性化设计,不得以精算为基础进行超限施压;在职称评审上,开辟“绿色通道”,对学历、职业资格、申报渠道方面上提出了明确的倾斜措施;在创业创新上,提出组织开展快递、外卖等新业态领域创业创新比赛,并将其纳入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在权益维护上,提出建立平台企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明确投诉举报渠道、受理单位和电话,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实施意见》出台后,我厅加大了政策解读和宣传,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人社部官网、学习强国、中国甘肃网等10多家媒体平台刊载报道了我省政策措施。

  新的一年,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实施意见》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努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切实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行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亮点,特别是扎实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培树人社标兵及“12333”热线咨询便民服务等方面工作亮点有哪些?

  王丽萍:

  我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和大家对人社行风建设工作的关心。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行风建设的安排部署,主动对标“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的总体要求,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人社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这里,我主要介绍五项举措。

  一是实施快办行动提效能。以“持续推进清减压,人社服务更快办”为主题,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现了10个“一件事”的打包办理, 20个以上高频服务事项提速50%,6个事项即时办,28个事项“跨省通办”,33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办理,累计减少证明材料39.2万件,让企业群众办事“跑腿”越来越少、材料越来越简、时限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好,人社惠企便民跑出加速度。

  二是推进练兵比武强素质。以“练兵比武强技能、人社服务树新风”为主题,组织全省人社部门2万多干部职工参加了“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有100余名同志获得“人社知识通”和“岗位练兵明星”称号,让“学政策、钻业务、练技能、强服务”成为全系统人社干部的一种风气和习惯,推动人社服务更优质、更高效,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体验更幸福。

  三是开展“厅局长走流程”解难题。将“厅局长走流程”作为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人社干部相继走出办公室,深入为民服务第一线,亲身体验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造从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到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全闭环工作机制。2021年全省人社系统共开展“走流程”800余人次,这项准确发现问题、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进行解决的举措,为优化政策制定出台、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推动人社惠民政策和服务更快更好惠及企业群众提供了更多支撑。

  四是加强窗口建设树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窗口单位管理,制定《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窗口单位服务规范(试行)》,落实岗位责任、AB岗位、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一系列制度,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效能。大力推行“一门办”“一窗办”和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积极探索“全程代办”服务模式,持续深化“社银合作”,着力打造一体化综合服务窗口。

  五是优化适老服务有温度。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两条腿”走路,印发了《甘肃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对甘肃人社微信公众号进行适老化改造,增加“大字版”功能。开通12333老年人快速服务专线,每天8点到22点设有专职人工客服接听老年用户来电,确保在6秒内响应,并选派精通政策、富有爱心和耐心的党员担任老年人爱心服务专席咨询员,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温度的精准“适老”服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十大亮点”值得点赞!甘肃省全力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十大亮点”值得点赞!甘肃省全力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 【2022甘肃两会·图解】尹弘书记这些话,提振士气!温暖人心! 【2022甘肃两会·图解】尹弘书记这些话,提振士气!温暖人心!
  • 甘肃省“100系列”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收官 中国甘肃网相关作品阅读量近800万 甘肃省“100系列”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收官 中国甘肃网相关作品阅读量近800万
  •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尹弘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欧阳坚等出席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尹弘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欧阳坚等出席
  • 【海报】甘快看!2021年甘肃省经济运行简况 【海报】甘快看!2021年甘肃省经济运行简况
  • 兰州新区:到处都是浓浓的幸福年味 兰州新区:到处都是浓浓的幸福年味
  • 临夏州尕杨家村:静待向阳花开 临夏州尕杨家村:静待向阳花开
  • 临夏州康乐县各冰雪景点迎来旅游热潮 临夏州康乐县各冰雪景点迎来旅游热潮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人社工作强服务惠民生新闻发布会
2   海报|【聚焦2022甘肃两会·代表委员说】
3   马廷礼、胡焯当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
4   王赋当选甘肃省监委主任
5   “十大亮点”值得点赞!甘肃省全力推动
6   关于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入选作品公
7   礼赞百年荣光 凝聚奋进力量——2021年
8   中国“雪务攻关团队”攻克雪质和雪源保
9   共青团兰州市委携爱心企业向永登县捐赠
10   定西市漳县民政局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困难
11   【2022甘肃两会·图解】尹弘书记这些话
12   甘肃省“100系列”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
13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尹弘主
14   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甘肃绿色崛起新画卷
15   【海报】甘快看!2021年甘肃省经济运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