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麻口病的病原菌锁定了 精准防控体系呼之欲出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传来喜讯,经过四年潜心研究,终于锁定了当归麻口病的主要病原菌——双核立枯丝核菌AG-K。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刊《植物病害》上,为当归麻口病的精准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归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补血圣药”,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中医药原料供给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甘肃特色优势作物,当归的种植产业为我国中药材原料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一种名为“麻口病”的土传性病害,长期困扰着当归种植产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当归可持续种植的“经典顽疾”。长期以来,对于麻口病的病因存在诸多争议,导致高效的防治手段一直未能有效建立。
研究团队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认为的“根腐病”不同,双核立枯丝核菌能够引起当归麻口病特有的症状,包括地上部分叶片发黄、坏死,以及地下主根表皮纵裂等,最终导致当归的商品价值和质量指标下降。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控制这种病害,研究团队还建立了一套针对双核立枯丝核菌的特异性检测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量样品中的病原菌,从而对田间病害流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防控效果实现科学评估。有了这套检测体系,就能为制定区域化、精准化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除了锁定病原菌,研究团队还在积极寻找“克星”。他们筛选出了一些对双核立枯丝核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候选拮抗菌株,体外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病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为后续开发和应用生物防治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当归麻口病致病原因的争议,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当归麻口病精准防控体系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未来,通过结合病原快速检测、生物防治以及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有望有效控制当归麻口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当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安全的道地药材。(记者 张云文)
- 2025-10-21高层建筑 9-11 层污染物密度最高?
- 2025-10-21泰国航天博览会助力中泰深化航天合作
- 2025-10-2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团队研究发现 寒旱区农田微塑料威胁中药材安全
- 2025-10-20甘肃农业大学在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新进展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