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新闻眼

敦煌莫高窟逾三成洞窟实现数字化“永久保存”

20-06-10 0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常欢

  原标题:敦煌莫高窟逾三成洞窟实现数字化“永久保存”

  中新社兰州6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30余年的“数字化”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累计完成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这意味着其逾三成洞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初衷。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距今165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

  由于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时间推移和参观游客的增多,莫高窟文物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为应对莫高窟不可逆转的衰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即开始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以期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和普通文物相比,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的数字化面临诸多难题。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前期需要采集海量信息,后期数据拼接、整合、存储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人工手段完成。

  据了解,采集一平方米壁画一般需要50到60张图像,一个壁面采集上千张,大型洞窟达到4万多张,而一个中型洞窟全部完成数字化采集工作需要3个月时间。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介绍说,现在数字化的成果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运用到了考古测绘、美术临摹、保护、展览展示,还涉及网络文化弘扬等各种工作。

  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档案,保护好洞窟文物的基础上,为了让敦煌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敦煌研究院加快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步伐,让数字资源和敦煌学研究不断接轨最新科技,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弘扬敦煌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自信。

  “数字化不仅是保存的意义,从电脑屏幕上放大来看,比在洞窟里还要清楚,而且洞窟受光线影响,很多东西看不见,通过数字化就能够看得更清楚。”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目前除了“云游敦煌”之外,还有很多小程序,通过手机、网页等即可看到很丰富且分门别类的敦煌壁画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溯源甘肃】丝绸之路上的汉代邮驿 【溯源甘肃】丝绸之路上的汉代邮驿
  •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召开 林铎唐仁健陈志刚李忠讲话 孙伟主持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召开 林铎唐仁健陈志刚李忠讲话 孙伟主持
  • 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综合训练基地揭牌(图) 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综合训练基地揭牌(图)
  • 兰州街头最美的一次逆行!耄耋老人摔倒街头 交警的哥合力救助3分钟 兰州街头最美的一次逆行!耄耋老人摔倒街头 交警的哥合力救助3分钟
  • 图解丨冲刺脱贫攻坚,甘肃8个未摘帽县将“吃小灶” 图解丨冲刺脱贫攻坚,甘肃8个未摘帽县将“吃小灶”
  • 住房有保障 生活有希望 甘肃省近175万户农户住上安全房 住房有保障 生活有希望 甘肃省近175万户农户住上安全房
  •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召开 林铎唐仁健陈志刚李忠讲话 孙伟主持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召开 林铎唐仁健陈志刚李忠讲话 孙伟主持
  • 兰州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与技术团队获重大突破 兰州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与技术团队获重大突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燕鸣石
2   定西:档案见证小康路 聚焦扶贫决胜期
3   村庄之夏
4   定西:陇西“四好农村路”助力脱贫攻坚
5   【文物中的历史】国宝级文物——天祝铜
6   定西:漳县五举措打造扶贫一线“生力军
7   宋亮在定西市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强
8   【走近收藏】鲜为人知的武威匾额
9   【陇上人物】张芝
10   【溯源甘肃】丝绸之路上的汉代邮驿
11   搬出地质灾害区 重建美丽新家园 ——金
12   庆阳镇原:有机认证苹果引领生态经济
13   甘肃省政府调研组调研新区重点产业和经
14   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恢复开放
15   让绿色成为农业最靓底色 ——2020年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