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历史珍闻

泾川《镇海之碑》, 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圣旨

20-05-07 09:4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常欢

  原标题:泾川《镇海之碑》, 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圣旨

  元代《镇海之碑》局部

  《镇海之碑》八思巴文拓片

  水泉寺遗址,现存唐代建筑风格的山门

  水泉寺前面就是大云寺和王母宫山 资料图片

  在泾川县城西王母宫山脚下王母宫文管所的院子里,有一间其貌不扬的陈列室,里面存放着三通极为珍贵的碑刻,分别是北魏《南石窟寺之碑》、宋代《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和元代《镇海之碑》即忽必烈圣旨(八思巴文)碑。《镇海之碑》是存世极为罕见的八思巴文元碑珍品。泾川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远离大海,这里为什么会有一通镇“海”之碑呢?元朝皇帝的圣旨为什么会刻在石碑上呢?

  石碑上忽必烈的圣旨

  原来,这通石碑与大海无关,而与一座名叫“华严海印水泉禅寺”的古代佛寺有关。这通元代碑刻名称不一,有镇海寺碑、花严海印寺碑、八思巴蒙古文碑、水泉寺碑等不同称呼,实际上均属于一碑。

  《镇海之碑》的镇字和我们今天所说的“镇馆之宝”中的“镇”是同一个意思,即镇抚、抑制、维持安定之意。“海”即海印,为释家“华严三昧”之名。

  《镇海之碑》碑原立于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村镇海寺(亦称华严海寺)内,为元世祖忽必烈诏令保护华严海寺及水泉禅寺的圣旨。碑高1.85米,宽0.86米,厚0.23米。碑首残损,“镇海之碑”四字中,“镇”字只余下半部。碑文大部漫漶不辨,只上半部约三分之一尚显清晰。

  这通石碑上所刻圣旨,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元上都颁发,宣予管理城镇的各族官员及过往的使臣、军旅的,圣旨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

  元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以北,是元朝的夏都,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在此即位,称开平府,中统四年升为上都。忽必烈为什么要从上都给遥远的泾川一座寺庙专门发一道圣旨呢?

  原来,公元1277年,泾州镇海寺发生僧侣与蒙古军队的冲突,并很快蔓延成泾州地区不同教派之间,军队与民众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民族矛盾有一触即发之势。忽必烈得到消息后,立即传旨给当地的官员,要求尽快平息动乱。

  蒙古大军对于地方的统治向来以铁血著称,此次平叛泾州动乱,忽必烈将采用什么方法呢?

  圣旨从元朝的国都发出,一路马不停蹄被送往泾州。泾州在今天甘肃省泾川县,离当时元朝的国都有上千里的路程,然而,忽必烈一点也不担心圣旨的内容被泄密,因为圣旨是用八思巴文撰写的。

  因此,圣旨一到泾州,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如果忽必烈派蒙古大军前来镇压,那么,繁荣一时的泾州古城将毁于一旦。然而,后来立于泾州镇海寺前的一块石碑道出了忽必烈对镇海寺僧侣与蒙古军队冲突这件事的态度。

  石碑上刻有忽必烈的圣旨,大意为:

  ……向在泾州华严海寺、水泉禅寺的和尚们授以圣旨,他们的寺院、房舍,使臣们不要住宿,不要抓捕他们的马,不要抢夺他们的水、土、碾磨等物。寺院的和尚们也不要依仗有圣旨而不怕官吏,做出越轨的事情……俺的圣旨,牛儿年夏末月初写于上都。

  显然,忽必烈采取了镇抚的手段,对蒙古军队和僧侣各打五十大板:军队不要骚扰寺庙,僧侣也不要依仗圣旨行事越轨!

  这就是这通石碑的来历。

  神秘的八思巴文

  《镇海之碑》上有两种文字,一种是八思巴文,一种是汉字。

  八思巴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音无义。它是依照藏文字母的形态为基础创制而成的文字,而它拼读方式则是按蒙语的发音基础。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学习该文,使得八思巴文成为贵族语言。

  忽必烈的圣旨用八思巴文撰写,这就类似于密码,其他民族的官吏不懂得蒙古语,不了解自己带来的圣旨真正含义,而蒙古族官员却能安全准确地看懂圣旨。

  八思巴文是一种“神秘”的文字。说它神秘是因为八思巴文仅仅出现于元代,曾作为元朝官方文字使用,但随着元王朝的覆灭,八思巴文渐渐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那么,是谁创造了八思巴文?它的出现又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八思巴是中国元代一位藏传佛教高僧的名字,本名罗追坚赞,他是西藏佛教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帝师”是元代僧人的官名。元朝在皇帝即位的时候,有一个独特的规定就是皇帝即位必须遵从一位藏族僧人受佛戒,因此,元朝历代都设有“帝师”,忽必烈的帝师就是八思巴。

  八思巴之所以被尊崇为元代第一任帝师,还与他的伯父萨班有关。萨班,本名贡噶参赞,是当时西藏著名的高僧,西藏归属中原王朝的第一功臣。

  让人们意外的是,西藏归顺元朝的商谈地点不在元朝的国都大都(今北京),而在凉州,谈判是在元太子阔端和西藏高僧萨班之间举行。1247年前后,萨班带领着他的侄子八思巴和藏族代表到当时的凉州谒见元太子阔端,商定西藏归顺条件。之后,八思巴帮助元朝在西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调查户口,增设驿站,并将内地的印刷术等先进技术传入西藏。

  公元1260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奉命创造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公元1269年,忽必烈下诏把“蒙古新字”,也就是八思巴文作为官方用字。

  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由于辨识困难,八思巴文的推行成效甚微,尤其民间几乎不见流行,最终仅在官方文告中应用。

  正因八思巴文推行不力,故用其文字镌刻的碑碣存世极少,这也使得镇海寺碑更显珍贵。

  千年古刹水泉寺

  泾川水泉寺最早的记载是唐代,至今尚存唐代建筑风格的山门,有着1400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这是一座被皇帝敕赐最多的泾州古寺,奇怪的是该寺并没有建置史的典籍记载,所以历代寺庙名称不一。人们唯有通过一些发现的石碑、带有文字的历史遗物和史志中的零星记载还原其身份。

  水泉寺的最早建置史无从考起,在唐代,泾川已有以“水泉寺”命名的寺院。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李阿昌造像碑就出土于水泉寺,说明至少在隋代,这里已有寺院存在,唐水泉寺或是隋代寺院的延续。

  在宋代,水泉寺又叫水泉院、解脱禅院。《古今图书集成》等书记载,“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敕建水泉院,又名解脱禅院,系解脱禅师主持修建,后来观察推官张孝友等又建。”可见在公元1004年,水泉寺由赵匡胤的侄子、北宋第三任皇帝赵恒敕建。

  元代,忽必烈敕建《镇海之碑》,《镇海之碑》的背面就是《敕赐花严海印水泉禅寺记并序》。根据碑文记载,元代的水泉寺又叫花严海印水泉禅寺、花严海印寺(简称)、海印寺(简称)、真相院等。

  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七月,孝宗皇帝朱佑樘敕赐华严海印寺,现泾川县博物馆存有《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碑刻一方。

  从唐代的水泉寺,宋代的水泉院、解脱禅院,元代的花严海印水泉禅寺、花严海印寺、海印寺、真相院到明、清时代的华严海印水泉禅寺、华严海印寺、水泉上寺,虽然历代名称上有所变化,但实际上都是同一所寺院,且无论叫何名,至少在民间始终保留着水泉寺的叫法。

  一座寺院,能够得到三朝皇帝关注敕建保护,着实不简单。为什么皇帝们会对泾川的一座寺院感兴趣呢?我们从元代《敕赐花严海印水泉禅寺记并序》的碑文中或许可以探知一二。

  根据专家对该碑文的辨读,碑文大意为:元代开国,在青凤泉水泉寺原址又修复了寺院,有塔,寺主亲躬朝廷,得皇帝敕赐,名华严海印水泉禅寺。寺中方丈曾有度门弟子三千,皆优,方丈七十三岁,似圆寂……

  有佛门弟子三千,可见香火之盛,皇帝们“钟情”于此,皆因这是一处佛教圣地。

  撰文/黄建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金城揽胜图》——重现明清时期的兰州城貌 《金城揽胜图》——重现明清时期的兰州城貌
  • 【文博圈】“黄河之滨也很美”展览开启线上展 【文博圈】“黄河之滨也很美”展览开启线上展
  • 甘肃银行与农垦集团开启全面业务合作新篇章 甘肃银行与农垦集团开启全面业务合作新篇章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培育富民产业 助农稳步脱贫(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培育富民产业 助农稳步脱贫(图)
  • 白银招待游客66万人次 白银招待游客66万人次
  • “五一”期间 兰州市社会大局稳定 治安秩序良好(图) “五一”期间 兰州市社会大局稳定 治安秩序良好(图)
  • 天水旅游揽金16.29亿元 天水旅游揽金16.29亿元
  • 敦煌个性化旅游成游客首选 敦煌个性化旅游成游客首选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全国首个校企共建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在
2   扶志扶智面貌新 内生动力拔穷根——读
3   兰州市邮政管理局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实
4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微游甘肃新媒体矩阵
5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英华学生公寓家具
6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系数码钢琴实训室
7   兰州大学今年强基计划招生正式启动
8   甘肃省高速公路恢复征收车辆通行费部分
9   《金城揽胜图》——重现明清时期的兰州
10   番茄、咖喱、酸菜、菌汤 “别样”兰州
11   西北民族大学与玉门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
12   【文博圈】兰州铜车马
13   甘肃省全面清理各类“责任状”为基层减
14   【文博圈】“黄河之滨也很美”展览开启
15   兰州市建立不动产登记办税便利化工作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