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美文

金昌人的年味文化

21-02-24 14:51 来源:金昌日报 编辑:赵满同

■散文

金昌人的年味文化

□肖永晖

  春节是咱中国人最盛大、最热闹、最看重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今天我们畅聊一下金昌本地的春节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据史料记载:春节在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叫“年”,唐代叫“载”。年的本意是谷物生长的周期,谷子一年一热,一年一季,所以春节也是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春节作为岁首大节,最早确立于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我国沿袭了这一历法体制。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就叫做了春节。

  红红火火的窗花

  民间有句俗话“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也就是说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着过年的主食,并进行窗花、年画、春联的贴置。古时候人们会把窗花、年画、春联当成一种桃符,具有辟邪的作用,等到后来造纸术出世了,才用红纸来代替桃木。到了现在,贴窗花更多的意义在于美好的愿望,新年的祝福寄托吉祥之意。

  在金昌地区,我们很多的民俗文化发源于农村,在广大的农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年俗,尤其是窗花剪纸,它寄托着老百姓辞旧迎新、接福纳样的愿望。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窗花剪纸也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出来,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贴窗花和贴春联都有一定的讲究,都是寓意着自己家庭在来年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一般会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将窗花贴好。很多地方都忌讳大年三十贴窗花。老人的房间以花草动物为主,寓意着身体建康,来年春天添生机。年轻人的房间窗花可以选择龙、虎、凤、鸡等吉祥动物但一定要把龙贴在虎的上面,凤贴在鸡的上面。

  蒸蒸日上的馒头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首民谣道出了我们北方的传统年俗,为什么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要蒸馒头呢?主要是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另外呢,馒头是发面做的,蒸的时候会发起来,所以也象征着会发财发家。中国人呢,在过节时,特别喜欢好兆头、好彩头,特别忌讳不好的词语。比如春节期间呢,就忌讳做蒸或炒的饮食。因为蒸炒这两个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吵架,争吵不吉利,所以人们往往在春节前要蒸出够全家吃一周左右的馒头来。所以了就有了家家户户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年俗。

  面塑是中国民间春节期间传统手工艺术,传统意义上的面塑实际上是馍,如金昌过年前准备的莲花馍、枣山馍、元宝馍都是都是传统面塑。另外一种是用面制作的各种花卉、十二生肖、古代人物属于面塑艺术,这些面塑讲究造型、手法,技艺,主要寄托老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敬畏和祝福。

  春节前金昌人都有蒸馍的习俗,主要有枣山、牛鼻子、面莲花、灶干粮、花卷、锅盔、炉盔子等等,制作方法各有不同,一般还要在花馍上面点缀不同的花色,使得整体造型独特,简单大方,看了让人非常有食欲,是一种集观赏性、艺术性、食用性为一体的面食文化,彰显了我们大西北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

  热热闹闹的年俗

  春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金昌,关于春节年俗活动主要分两个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是第一个时段,这个时段金昌民间一般有祭祖、除尘、接玉皇、洗福禄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扫尘搞卫生,准备年货、采购礼品,添置新衣新帽,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从腊月三十日开始为第二个时段,主要习俗有贴门神、贴春联、除夕守岁、燃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逛庙会、闹社火、游白病等习俗。

  腊,在古代是一种祭礼,腊月就是祭祀之月,所以在金昌传统民俗中,腊月的讲究比较多。如腊月初八是腊八节,金昌人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这一天各地佛寺院要举办浴佛会,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传入中国之后,材料改为五谷杂粮,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方式;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这一天准备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让灶王上天之后嘴巴被黏住,说不了坏话;二十四,扫房子。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因为“尘”与“陈”谐音,在腊月里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腊月扫尘,就是把家里一切的“穷运”、“晦气”都扫出去,以期盼来年运势更好;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在过去,人们生活艰苦,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猪肉。人们在这一天,开始杀自己养的猪,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过年迎来送往,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所以除了猪肉之外,还有准备鱼肉、鸭肉。二十七也是年货节,大家准备好年货,吃穿用度,一应俱全,所以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能蒸馒头的。所以二十八这一天要准备好接近半个月的主食。金昌人一般慢一拍,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也叫“小除夕”。一般是来往拜访,这叫别岁,亲戚邻里之间互相交换糕点,交流感情,人们还在户外焚香,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年三十儿。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这一天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天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人们企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可以有更好的运气和福气。

  俗话说“百节年为大”!以“年节”为主的生活习俗被统称为“年俗”。在金昌民间,其实年味就是年俗。在人们心里,年味就是红红火火的场景,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红红的蜡烛;是亲朋好友团聚时的欢快气氛;是乡里乡亲祝福吉祥、恭喜发财、憧憬未来的和谐;是祈福天地,祈求丰年、祈盼安康的幸福;更是除旧布新,承上启下,激励自我的生活追求;最重要的还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平等互助,济困扶贫的竭力弘扬。

  总之,金昌人的年味是喜庆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洋溢着人情味的文化传统。

  留住浓浓的年味,就是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 新修改的《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3月1日起施行 新修改的《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3月1日起施行
  •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民勤:多彩民俗闹新春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民勤:多彩民俗闹新春
  • 【“飞阅”中国】“九曲黄河灯阵”吸引上万游人 【“飞阅”中国】“九曲黄河灯阵”吸引上万游人
  • 【中央媒体看甘肃】献身甘肃南梁革命老区 80后挂职副县长用生命交出扶贫答卷 【中央媒体看甘肃】献身甘肃南梁革命老区 80后挂职副县长用生命交出扶贫答卷
  •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张掖:“九曲黄河灯阵”启灯 上万游人观灯纳福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张掖:“九曲黄河灯阵”启灯 上万游人观灯纳福
  •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兰州:华灯璀璨不夜天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兰州:华灯璀璨不夜天
  • 牛年话牛——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画像砖中的“牛” 牛年话牛——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画像砖中的“牛”
  • 兰州城关交警解封校车 打好开学安全基础 兰州城关交警解封校车 打好开学安全基础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春节期间金昌市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2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金昌1人入选!
3   【转作风 提效能 抓执行 促发展】投资
4   西峰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动员全区上下——
5   镇原县公安局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局”称
6   庆阳宁县:政企联合助力大学生就业
7   春节假期西峰区实现旅游收入2276.6万元
8   牛年新春话“犇”头——庆阳市环县农村
9   西峰区职工慢特病可在4家医院联网直报
10   去年庆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
11   去年庆阳市实现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12   甘肃张掖“九曲黄河灯阵”启灯
13   新修改的《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3月1日
14   甘肃白银区“两会”凝共识绘蓝图 开启
15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民勤:多彩民俗
分享到